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55|回复: 56

不外如是健身记

[复制链接]
gemlawyer 发表于 2009-7-11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mlawyer 于 2010-3-12 07:56 编辑 2 Y1 M+ [, \# J+ a& \/ i" c

  X$ t) Z3 X. B, }2 V我喜欢传统武术,没有原因,真的要找的话,可能是存在每个中国男人心中的梦。/ f* p6 f+ @8 N# Z
    不知不觉间身体已经进入亚健康状态,臃肿的身躯限制了智力,更导致了很多毛病的产生,急需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
& n2 o( y$ o' T: X6 ^    没有时间和金钱来支撑自己去健身房,好在机缘巧合得到了一种我所喜欢的健身方法。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动作简单而运动量却相当的大,更重要的是快速去脂的同时还不会产生松皮!
: V0 j: D  q0 d: z  s# x    训练内容:起落,功夫健身,基因突破式腹肌专项训练,0 P" M& s4 F0 b0 M" }( }

/ |& }/ h9 D6 X: `    两个月以后汇报结果。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钱 +20 收起 理由
偶叫HAPPY + 20 武术是国粹啊。加油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gemlawyer 发表于 2009-7-11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俯卧桩的练法  # q# E2 h7 j/ M- L) n! R% s% H* Z
1。歌诀:    `" I7 w/ h+ K* F4 X# w
俯卧桩:双手相隔一手掌,从头到脚一展平,肘弯一百二十度,保持大形即不空。屈伸起伏在肘臂,拳掌指爪任支撑,莫将此功等闲视,铮铮铁汉能练成。  
/ s- J- s1 W3 i8 B" Y* m
6 i) k- E# S: n. |2。练法:  
, _! g; s" b7 Q0 x6 Q双脚并拢、身直如绳、双手间开一横掌,肘湾弯曲小于 120 度,如此俯地,保持静止。  
( R. S3 X3 _; f, |; `/ x! G
4 I9 @/ m; Z" p; c- {2 j3。俯卧桩练习注意事项:  
8 m2 O" J4 B. q0 Q! J2 t' \7 z双手间距一横掌,肘弯120度,双膝一开始可微弯(以后可慢慢伸直),后腰上顶与手脚对拉。即好像有人从后腰脊椎弯曲这个点挂了个铁环,并用手拎着铁环把你往起提一样,把你后腰处的脊椎拉的拱起来(其实是填平)这样膝盖下坠(更易体认后腰上拱)和双手下撑与后腰这个点上提之力对拉,并在体内有拉通的感觉。  5 l2 i" B0 Q" g
精神集中,身心自然放松(被动紧张,主动不紧张),一直趴下去,每天练2、3次,总时间最好能超过在3~5分钟。能一次练完最好,业余练习者能到10分钟即十分可观。   . Z8 t2 W6 P3 z
俯卧桩在轨迹拳学中属实力性功法,专为修证实力而设,并可以从中体会到站桩中三线对挣的切实感受,俯卧屈伸和俯卧摇身可以用来体会三线贯通的力感。俯卧桩练好了还可以成就实战中不怕打的功夫,就是常说的抗打功。
1 n5 O  {4 l7 a0 e9 V- n: d
% ^/ `3 L  Y0 [. H但是初学者往往对要领的理解、把握不够深入,常常会顾此失彼,没做好功中的要领,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常见的错误大约有以下几种:! ^* x6 C* ?% P. K8 }+ ^4 v5 C! E7 `9 i
* }+ J) L: e1 y4 i
一、低头,颈部弯曲,头下垂,这些都是不对的,正确做法是放松颈部,使头面部正对着地面与地面平行。& x& J5 ~* ]5 z7 j+ K

9 u: L  y( \: W) Z* M二、肘部弯曲不够,这样练起来当然轻松多了,但是却得不到最大的练习效果。正确的做法应是使肘弯曲小于120度大于90度,这样进步快。9 j) }1 k+ H4 l4 N2 B$ V% O+ l

% M, i% X; T! [7 W三、翘臀塌腰,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初学者常犯此错误。正确的做法是臀部下压腰部后顶,使臀、腰、背看起来成一平面。若不好理解可以站起来,背对墙壁将后背后腰紧贴上去,体会一下这时身体的感觉,再趴下来做。. c+ H5 q/ F6 O4 |
4 O& l9 Z$ f3 h# B0 N
四、耸肩胛骨,这样可以减小肩部的压力,感觉不那么累,但却无法练到肩部,这是错的。正确做法是,身手对挣,使肩背部至少成一平面(其实有点成拱形的圆了)。
" m1 t# G+ s! n$ s3 d; |0 Q# p; V' ~. ]0 I
五、妄加意念,胡思乱想。正确的做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体会身体各部在正确姿势下的感觉,时时检查纠正动作,保持正确的功架。
5 c+ d+ r! ^, h5 b' h; n4 `8 _5 q1 d, l6 h# F+ \4 h3 r& R2 {
六、控制呼吸,导致呼吸紊乱、憋气身体难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自然呼吸,不要去管呼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gemlawyer 发表于 2009-7-11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因突破一.jpg " M8 ~5 o+ v5 d& N
基因突破二.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gemlawyer 发表于 2009-7-1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禽图内功法包括猿、鹿、虎、熊、鹤功等五部功,并且每部功都有拍击法,循序渐进地习练方可有所获。下面就把具体功法逐一介绍。
6 F( M1 q" k# c   7 r! F$ j& ?: V& Z0 i( K
  一、猿功 - G, V( W# F: F8 A6 _9 i% U
  
* S- \( c! v" s% ?  
) B% ~. w1 r! T  1.猿功为五禽图之第一部功,共呼吸十五口气。一呼一吸为一口气。 , C" ]& {  ?4 D% ]7 I: _, N2 F: g
  具体方法:身体直立,双脚并拢,目神、心意均在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调匀呼吸,精神集中,肢体松柔,此为行功前之预备势。约静默一分钟,然后开始呼吸运动(图1)。 + v. k7 ?9 b' B, N4 b
  运动时,以两手中指尖相接触,手心向上,置于小腹之下,行呼吸一次,而目神、心意均在丹田处,此为第一口气。
, m( g. S& Y6 |4 E  两手上移置于脐处,但手不挨脐,行呼吸一次,神意仍注视丹田,此为第二口气(图2)。
! m# m3 \4 V; o; G3 m6 `  两手下移至小腹下(图3),两手立即前举向上,便成侧面之半圆线(图4)。两目随指尖接触处而上视,两肘伸直,手心向下,均可吸气。
9 B# X7 D; n5 n6 y" P9 z3 D  两手直向面门放下,至小腹下为度。目光亦随之而下,注视丹田。两手复上移至脐处,两手分置左右肋际,指尖向前,掌根向后,两中指尖与肚脐成直线,肘部正直向后,不偏不倚,均为呼气,是为第三口气(图5)。 8 v5 |1 R' K* T8 N0 S, I. R
  此时姿势不变,行呼吸三次,是为第四至第六口气。
0 L. w; W! |- o# T2 }0 a) o  接上动,两脚分开成“人”字形,脚尖微向内,脚跟微向外,两膝伸直。两手左右伸直,似大字形,手背向上(图6)。
, p' o2 n: P- z* N3 Z  两手平行向前相交而复,神意注视于手。其余仍注视丹田,此为吸气时间。吸气毕,两手背反转向下,气即随之而呼出,手握成拳(图7),但不可用力,速即缩回,分置两肋际,手不触肋,拳达肋际,气即呼毕,此为第七口气(图8)。 4 Z; @" u: h* d8 e' g( u& V* h8 X
  姿势不变,连续行呼吸七次,是为第八至第十四口气。 * s+ G* T; S2 K. \  r4 [' \
  最后两脚收回,同时又行吸气,身体立正,两掌同时收至胸前,与两肘成平线,吸气毕(图9,图10)。两拳顺乳斜行而循肋部绕到背后,指尖向下(图11)。两手复分两旁而气亦呼尽,此为第十五口气。
  `& _5 ?9 Q; M1 s( i  照上述功法动作反复练习,一般每次行功不得少于十余遍。
. R4 q& z: t; k, E   ; `) h) v$ i0 P! T
  2.猿功拍气法 3 {5 A! o1 U5 s) Y" Y
  第一部功每日练习一至两次,常人在半月以后,可觉丹田部位微又膨胀,而谷道下气、胸膈逆气时,则须拍击,以使内气流通。其拍法为,由练功者或他人向其丹田部位拍击。自中部向左右移动成半月形,最后以中部一拍为止(图12)。开始用手指拍,次用掌拍,再次则用拳拍,最后用铁砂包拍击(铁砂约重三市斤,用布缝袋盛之)。拍击次数以四十下为度。拍击者举手,被拍者(即练功者)即吸气,手达皮肤则呼气。手与皮肤距离约为一尺,注意拍击时用力之轻重,轻重视学者之功力而定。如拍击时皮肤感觉痛,尚无碍;如内部感觉痛,则要停拍,俟多行功后,功力深厚再行拍击(图12)。
& U4 F! Y) t( q. @/ _0 ?* \  , O' X; t5 Y5 u# F
  笔者注:练习武功者,行拍击时,当功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可用木棍(两头细,中间粗,长约一尺六寸)拍击、捣击(即用棍之一端砸击)。最后易为铁锤、菜刀背排打。可将腹部练得硬如铜浇铁铸一般。要知道,此五禽图本就属于一种武术内功,不但具有保健、治病功能,而且还能将学者练出全身各部位不畏拳棍击打的硬功。
% M; T& n7 u6 ~. q  
# K; H/ Y$ k7 c) i) I  二、鹿功 2 N2 J3 L* K; [$ `
  
! y- M4 b9 E+ c   4 \0 q) M# F" v; L, ~" a
  1.鹿功为五禽图之第二部,共呼吸十九口气。
7 x4 C2 p6 G- a9 ^! J; \; O+ A  具体方法:身体中正直立,双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微向内,脊背伸直,小腹略挺,头微前倾,目神、心意均注视丹田,两手中指尖相接触,手心向上,置于脐处,然不挨脐,行呼吸一次,是为第一口气。
) y5 f) N$ U0 `! A4 m  两手上移至乳际,然不挨两乳,目神、心意仍注视丹田,行呼吸一次,是为第二口气(图13)。
( C- a+ [: u0 r; Q+ a  / J% B5 r& I+ A; |& E6 a
  在乳际之两手变成合掌,同时吸气(图14)。合掌上伸高过头顶,两肘伸直而神意随掌而上,头向后仰(图15)。在顶上之合掌正直向下至胸部,同时呼气,神意亦随之而下,注视丹田,两掌由胸部分开,各置于肩胛之际,掌心向前,指尖朝上,同时呼气毕,此乃第三口气(图16)。保持姿势不变,连续行呼吸五次,是为第四至第八口气。
( y' l% U! W% X. K$ o  
5 B/ M. u. e: i9 u  两手由两肩左右伸出,成一直线,掌心向下,如大字形状(图17)。两手平移至前方相交而覆,均为吸气。此时神意专注视手,其余仍注视丹田,吸气毕,两手变掌为拳,两脚收拢并立(图18)。随即两拳向后平分,同时呼气(图19)。两拳继续分向后方腰眼中间,左拳在上,右拳在下,拳背紧贴背脊,呼气乃尽,是为第九口气。保持姿势不变,再行呼吸九次,是为第十至第十八口气。
3 `! `( K# L5 s% w! H  
. }0 N0 f( o0 L& W/ I. |- |  第十八口气呼尽,两拳徐徐上提至腋窝,同时吸气(图20)。提至两肘与肩平,两拳在胸前会合,上移至鼻尖时吸气毕。两手又斜移至两肋,随即变拳为掌(图21)。两手移动即同时呼气。两掌从腋窝移回背心,重叠交叉,直插尾闾,呼气乃尽,是为第十九口气(图22)。 : g" {: N% e- r/ X3 x  n- N
  
! \- Z  W. x* _  z: W3 H  五禽图从鹿功以后各部最后一口气之动作,即收功姿势均与猿功结束动作相同。
/ w" J' j, Z8 [/ F' k  鹿功不能单独练习,应先做猿功六七遍,然后行猿功拍气法,拍气后又做猿功一遍,再开始做鹿功两遍,鹿功拍气法后,再做鹿功一遍,然后又做猿功五六遍,再行猿功拍气法,再做猿功一两遍,即收功。
4 r: V7 ]$ @! m6 K$ Y* S  
1 P# ~) n7 ^; k) D  T( z2 [, [  2.鹿功拍气法
1 M; z  y" j7 E. x/ v7 W: ~9 E; }% e  鹿功练习半月后,须行拍气法,其拍击部位在脐上三指一带。自中点向左右拍击,最后一击到中点为止,仍以手掌或沙包拍击四十下为度(图23)。
; }2 g3 Q8 U' s8 i: P  % k4 Q, ]$ k) @3 R8 I( b
- A6 W9 ^; E; k( ?
   三、虎功
# a, f0 \" F# u2 E  P2 q   % U) g% d5 K- t0 z! `
  1.虎功为五禽图第三部功法,共二十口气。姿势较猿功、鹿功繁难。 1 v4 Q3 b' p6 A3 u" @
  具体方法:身体直立,左脚跟抵右脚弓,成“丁”字形,双膝挺直,双手十指相交叉,手心向上,相叉的双手从右边髋骨处缓缓绕脐而至左髋骨处。注意,双手不能触及髋骨。动作开始即吸气,吸气毕马上呼气,是为第一口气(图24)。 + I! c( r% g& k8 E8 Z- X, c* B
  两手交叉不变上移至乳部,行呼吸一次,是为第二口气(图25)。行以上两口气动作时,其神意注视两手。
2 p! F4 K8 k8 n$ C# A  两手一面上移,一面翻手,手背向外翻上,手心向下,同时吸气,两手举至头顶,目光随手动而移动。两手在头顶从左向右移,吸气毕(图26)。微停,两手又再又头顶从右向左移(图27)。移动即呼气,移至左边时两手仍以交叉状自头上方向下落至膝际,手心向下,身体同时下坐,左足跟抬起,仍为“丁”字形,两膝弯曲,以右脚支撑全身重量,两手不停,叉绕至右膝边而谁,呼气乃毕,是为第三口气(图28—图30)。 # z* [, r+ z1 G% S$ \) ]6 m
  两手从右回绕至左膝,上体随着手绕而转向左侧,移动即行吸气(图31)。随即两手分开,左手伸直向后方划半圆线,继续伸向前方,臂与耳接触,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成托天掌形。右手屈肘置于肋际,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为呼气时间。目神、心意以前随手转移,至此则注视丹田,是为第四口气(图32)。 $ N4 ?9 C7 R, v# Z2 G
  姿势不变,行呼吸五次,是为第五至第九口气。   z4 I* n' }. l& e+ m
  右肘直想前方,手指尖下平掌与肩齐,再尽力向后方平移(图33),身体亦随之扭转,此为吸气时间(图34)。 5 u0 y8 O5 L3 E' O5 V$ u' ?* u
  两手易掌为拳,右手拳心向上,左手拳心向下平引返前,拳的高度同肩齐,臂靠耳际,右拳置于右肋际,同时呼气。神意以前随手转移,至此则注视丹田,是为第十口气(图35)。 * P1 N% |# D( p5 _# t  P
  保持此动不变,呼吸九次,是为第十一至第十九口气。 % m  S# J) J. O4 [! O& X; n
  最后左拳下按,立即缩回与右拳相接触,身体直立,即将两拳移至胸前与两肘成平线,同时吸气。两拳顺乳斜行从肋部绕至背后,同时呼气,手指渐渐分开。向下直插,与猿功结束动作相同(图36—图38),是为第二十口气。 5 }7 ~7 a; b$ z$ D
  又从右面行功一遍,仍为二十口气。每次练功,左右均须锻炼,不可偏废。 3 n7 r7 R2 y* W+ m
  凡习虎功者,应先做猿功六七遍后,再行猿功拍气法,再继续开始做虎功左右各两遍。行虎功拍气法后,又左右各练一遍虎功,仍继续练猿功一遍,再收功。练虎功可停练鹿功。
4 g* n; P: j8 d4 X# {" ?   - v8 P+ K# z  j0 O
  2.翻长砂袋法
8 {8 }. q0 H) K4 q( }4 z0 J7 k  习五禽图功至虎功时,因气已上行达于肋部,而肋缝空虚,须行翻长砂袋法以令肋部筋肉紧密,可免拍击时震伤肺部。 1 G& {5 w4 c3 I% |3 M1 ~
  具体方法:用铁砂约十市斤,用五尺长的布袋盛之。初学者平卧在床或平板上,两手平伸。翻袋时,先将袋子置于小腹部,以两手握布袋之两端,拳心向后,徐徐向上举,移向头上,两肘伸直,同时吸气;又落回小腹止,同时呼气。稍息片刻,如前再举,呼吸同上,目神、心意均注视丹田。其所举遍数,以力不能胜时即止。长砂袋之重量可逐渐增加。上举之遍数,宜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切忌急躁冒进。 * {# Y$ o% b) i  N: S$ I6 Z" F8 [- W
  笔者注:年青体壮者可习石担法,准备80市斤重之石担,身体直立,距石担一脚间距,双手抓握石担,并要弯腰屈膝。徐徐上举至头上方,双肘伸直,同时吸气;再回落至原位,同时呼气。反复抓举,初习者每次6遍即止。可逐渐加重石担之重量到200市斤或更重。这是笔者实践中采纳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4 c9 C# G( f" [- k3 \
  3.虎功拍气法
1 ]: R/ E7 J: r1 K  虎功拍气法与猿功、鹿功拍气法不同。自第四口气至第九口气止为拍击时间,拍击部位为自腋下起,沿膀及肩击之,呼吸如故。即学者不管呼吸如何,均有节奏地进行拍击,以四十下为度。又自第十一至第十九口气间进行拍击,则自后肩沿膀至腋与前所击成半环形,仍不问呼吸缓急,而有节奏地进行急拍,以四十至六十次为度。拍击用的砂袋较拍腹部的重量要轻,约二市斤左右(图39,图40)。
0 g0 f8 D- ^, F9 F2 J8 x   : ~8 m7 j+ A1 B' D3 w
  四、熊功
( x  Z( D6 S% t+ V0 e( i0 z& R3 A   . W+ ~, e! f  O" N7 I! r& ^& q
  1.熊功为五禽图之第四部功法,共呼吸十九口气。第一、二口气姿势于虎功相同(图36,图37)。第三口气吸时仍以相叉之两手心反转向下做拱手状上伸(图38—图44)。 % o2 x! x8 x/ C0 T4 _9 y8 r, D
  气吸尽时马上呼气,双手放下,斜绕胸部,平移右肩之右掌与肩平,两手合掌,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肩右腰亦向后扭,目神、心意以前均注视在手,至此则注视丹田,同时气亦呼尽,是为第三口气(图45)。
' b7 u& n. D+ M  保持姿势不变,连续呼吸五次,是为第四至第八口气。
& f& O; b& k/ \$ B5 b! X  两手合掌下移至小腹部,同时呼气,两手分开同时呼气,左手上伸,肘部伸直,掌心向内,力向后拗,右手屈肘置于肋际,掌心向前,手指伸直朝下,同时气亦呼尽,是为第九口气(图46)。
7 _/ z9 h, |4 P/ I3 o- z: F$ M  保持姿势不变,连续呼吸九次,是为第十至第十八口气。 ) A. ^$ D* q5 I$ Y
  两手握拳,同时吸气(图47);两拳移至胸部与两肘成平线,同时呼气(图48)。以下动作与猿功结束动作相同(图49),是为第十九口气。
/ w6 a( K9 e4 I" W2 R  练习熊功时,亦左右并练,不可偏废。其遍数与虎功相同,亦如练虎功前一样,须先练猿功。练熊功后可停练鹿功、虎功。
2 u$ _/ {6 F( ]6 H: Z   * n( c4 T: \7 Q2 r: d/ B3 W
  2.熊功拍气法 # B2 U& `7 I. n" U
  拍法略与虎功相同。第四至第八口气时,拍击腰眼。第十至第十八口气时,则拍击肋边,仍以40至60次为度,左右运动时均一样(图50,图51)。 8 G  {; f4 J( `! @) A+ U. A
  
4 l5 _  `8 p: D$ ?/ c- i& f% z+ d2 ?  五、鹤功
- ~! L) L0 Z2 {# @- a3 ]4 e   5 n: E) N! [2 D! l. z$ Q
  1.鹤功是五禽图之第五部功法,共呼吸二十五口气。
, x( F. F  o1 H2 P' o  具体方法:两脚分开成骑马式,两膝弯曲,臀部朝上,背脊挺直,略如鹤形。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上,置于脐处,目神、心意注视丹田,呼吸一次,是为第一口气。
; l3 p7 W+ [- B; h3 h: ~0 C  两手上移至乳际,呼吸一次,是为第二口气(图52)。
# r+ x/ ?9 X+ S" D- p  两手相叉不变。向外翻转、向上伸直,伸时即吸气,伸完即呼气,神意在手,是为第三口气(图53,图54)。 ; H3 N# \3 Q! o/ o) M4 C! ~
  保持姿势不变,连续呼吸五次,是为第四至第八口气。
# d6 m8 G, I$ q8 s' m& |  两手分开,同时吸气,两手握拳收回时呼气,拳靠两肋,手指与肩平,神意注视丹田,是为第九口气(图54,图55)。
# l! @5 x' q) f" o, U6 C  姿势不变,连续呼吸九次,是为第十至第十八口气。
5 \" v# z; Q1 J+ |5 E, `  两膝伸直,身体直立,两手各向左右伸平,易拳为掌,手心向上,人如“大”字形,行呼吸一次,是为第十九口气(图56,图57)。
% C) ]. A" R% [$ ?7 C% ~  保持姿势不变,连续呼吸五次,是为第二十至第二十四口气。   o0 W. Y7 I3 \- k! H2 u" O
  手脚同时收回,手握成拳,置于胸际。以下姿势与猿功结束动作相同,是为第二十五口气(图58—图61)。
5 [4 T" L. y- {, P  习鹤功时,先做猿功一遍,后做鹤功一遍,遍数不限,循环间作,俟将收功。鹤功先拍,猿功后拍,拍后仍各做一至两遍才收功。总之,从猿功开始,以猿功收功。其余鹿、虎、熊三部功可停而不练。
; n( `/ c2 h- v( h' ]# s   % [! ~' E2 S$ S1 X% G' O9 k
  2.鹤功拍气法
; O0 ^  M: B9 C) Q4 f& }6 g  鹤功拍气法由第四至第八口气开始拍击,自尾闾拍起,沿背上行,至项部而止,所谓二十四气也。而第十至第十八口气则拍击胸部、即所谓口斗处。第十九至第二十四口气则拍击将台,即所谓血盆处。此次拍击不以次数为限,是以学者呼吸起止为度(图62—图64)。
. s9 @4 ?1 Z. u4 Q) P3 B5 _0 f. \  
4 Q  Z" a# [# d  六、顶功、底盘功、梢节功、练气 4 a. v- F6 g& T" ?1 {
  
8 U9 f+ {, x8 M3 u) z3 }# ^  1.顶功是练鹤功时进行头部锻炼的一种功夫,具有健脑强心的功能。亦能练得头断木棍、头顶碎砖之铁头功夫。
& |3 V" r, t" s  练习顶功时,应停止鹤功部位的拍击。练此功时,选择一个适宜练习的墙壁,面壁而立,与墙距离以两手握拳时手臂伸直抵达墙壁为宜。然后习练鹤功,至鹤功第五口气呼吸毕,便屈膝,使头与上身前扑,用头顶轻碰墙壁(图65,图66)。初练时,不可大力,随功力加深而增加碰击力度。练鹤功三遍后,可以自行拍击头、颈部。拍时先用拳平拍、轻拍,以后逐渐加重,待头部对拳头拍击已无感觉时,即改用铁砂袋拍击。练习顶功必须循序渐进,切忌贪功冒进,发生受伤事故。
; e. W! j! A" j$ _4 T   " {" O( |5 F9 s/ R8 i9 N
  2.底盘功是继顶功的又一个功夫,有固精益。肾的功能。其方法是鹤功做到第九口气时,头身朝前俯,头不挨墙壁,两脚之大趾、次趾用力触及地面,使力量贯注到下部。到夜间睡觉时,则屈膝侧卧,以一手兜睾丸,一手用手指轻捻睾丸,是其运转,通过长时间练习,即可达到固精益肾的目的。练底盘功拍打部位是阴囊两旁及会阴部位,先用手指拍,次用掌拍,不必用拳拍。 3 l+ _' k( Z$ o* [9 U
   " a1 }0 U, {6 x
  3.梢节功是锻炼四肢末梢(即手掌、手指、脚趾)的一种功夫,必须在底盘功练习熟练后,才能习练此功。其练法与底盘功相同,但拍击部位是手臂、手肘、手掌、手背、手指与两腿髋骨、腿肚、脚背、脚趾及两膝,除手心、脚板外,四肢全部均须拍击(图67—图70)。 ! }% X- i5 E0 m( U9 o. i* m
   & T0 O) L4 Z' v1 o* B' Y7 d* J. u
  4.练气时,腰带宜松弛,将丹田露出,以免妨碍气之出入。摒除一切杂念,凝神静气,闭唇扣齿。练功时,如口生津液则吞之,生痰则吐之。练习后,散步数分钟。禁烟,忌生冷。
0 X2 ~8 }/ C2 j  V3 L  M3 N  另附有五禽图丹田视意图(图71),供武友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erry 发表于 2009-7-1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都这样,失去健康了,才知道健康多么重要。# o2 j5 M5 b, W4 L( [; `

, e% @/ r( W  d1 W4 P6 d# t' ^# j) T健康第一,执行这个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erry 发表于 2009-7-15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外如是,内外兼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旺多 发表于 2009-7-2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大力支持.感谢共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惟我独灵 发表于 2009-7-2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gemlawyer 发表于 2009-7-22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mlawyer 于 2010-3-16 14:46 编辑 $ W( }7 U7 C, ]4 F0 s1 f9 R
% e2 E4 B, I# \9 Z" l9 M
会计师通过,终于可以安心的锻炼了。
8 C+ ^9 }. s- Z) N' x/ @/ T" P% V某个论坛转的,据说效果不错的减脂方案。
1 E" P- d2 n" v計畫 時間
" W, @1 |# o+ U+ }* o8 ]. ^
- q5 a6 M: [* L7 z3 Y暖身 2-3分鐘* f+ U, N- y" {0 x4 d6 l  W9 V
衝刺 10秒6 ^9 l3 i$ F; q3 o+ G9 m. p& T' E, J
慢步走 20秒
8 w! T8 A! ]' p. s1 p9 M% S* y衝刺 10秒
; h5 ?- [1 V# l6 H, @+ {/ n: E慢步走 20秒
# D+ b  x. Z- I, ~! a衝刺 10秒
% B0 A: D$ [. Y* a  y# w慢步走 20秒& l, q2 h' _) Q0 y3 n! T& k7 v
重複這個循環直到總運動時間為14分鐘  ) _' R  [6 O/ ^* V# ]: h
慢步走(休息) 2-3分鐘' l/ `1 g+ @/ J: o  h0 c& ^
   
8 V  {6 S% q; o6 Q# ?總運動時間:18-20分鐘
; v3 S' m  P$ x: g) y3 h0 N/ X1 F* v* ?5 r+ U6 Z  [

! F+ e' e; E' y第一周
' N3 y) [& C( n基础的HIIT计划,是未来训练的健康序曲。' ~  H9 k: g* @) q: I

; d* p5 u. S2 c; ]6 E7 m' s! B3分钟慢走
5 Q: x8 l  {7 x$ G30秒全速短跑1 F' z; E% m/ E4 P- }
1分钟慢走 交替30秒全速短跑 重复8次                                
- N3 Z2 e7 X5 Z+ T0 _3分钟慢走+ }# D- x7 w! F; K) j

* {: i" A6 h* q# E: u9 a3 T5 i第二周0 Z* [. X$ E' R/ t0 g  Y
这次,你将延伸全速短跑环节到1分钟。
* F0 ]( f+ n$ b0 U4 ~/ Y' ^/ B0 G
- m3 F; x+ J6 _  h: N. H) ~6 O/ e4分钟慢走
3 f) e: b6 p5 V! d" n* \5 g: @. X0 n
1分钟全速短跑
9 K% n7 m& E7 P6 h8 M: Y  S4 H4 O交替1分钟慢走 重复5次" {% L/ u9 K8 h3 W( W8 j6 o

$ H7 ^. r8 h6 _, s1分钟全速短跑
$ y2 V; x, B$ ?' g3分钟慢走
6 f; X" _$ Y$ n3 l' {
) i, m+ ]/ ~' `2 E+ G& N. ]1 B: ?8 @
第三周2 m( A; @# @% n- m
到时候更进一步了,这一周,你将把慢走改成慢跑,从而增加强度。
9 U, ?: @3 O; T  C4 M. Y
' j2 X: v, E0 g4 @2分钟慢走
6 X, t' B9 Z. D9 {4 i1分钟全速短跑 交替1分钟慢跑 重复8次
1 O* d+ m, F) m5 f" H2分钟慢走5 ?  P# ~1 C4 z& A6 n9 u
9 c' Z) ?; f2 s- \
第四周- s% y- `+ g; A' k3 v+ L9 ?
最后,残酷的增加强度,更短的,更频繁的短跑环节。
0 a5 L: |" u, ~/ X8 X" {3 z0 }, u1 r1 H! \" T& u
1分钟慢跑- Z' A6 b5 K, l3 N
30秒短跑交替30秒慢走 重复15次. ]. P  A9 M) t: |2 V
1分钟短跑
8 @0 e( J1 S6 B2 F) p6 G. `- s1分钟慢走
& t. s. _3 e( s2 s$ b) {- F1分钟慢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163916 发表于 2009-7-2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Agre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硬客健身

GMT+8, 2025-5-1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