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氧运动的形式很多,如快走、慢跑、健身操、游泳、骑自行车和各种跑步机、自行车、台阶机练习等。
+ o( U: U4 C9 _. Y! h/ g% n# d9 j; ?2 p" X
有氧运动是指运动时间较长,运动强度在中、小程度的任何韵律性的运动。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氧化体内的脂肪或糖等物质来提供;运动时全身大多数的肌肉(2/3)都参与:运动强度在低、中等之间,持续时间为15-40分钟或更长。6 u/ a. S3 s% [ v1 t
+ a) [& G, L: y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1 a2 @+ @* t {" L8 T- K$ S, L
- @6 E' M7 y; z2 Z2 c' T 轻微的运动不是有氧运动,也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只有达到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才能锻炼心肺循环功能,提高人的体力、耐力和新陈代谢潜在能力,才是最有价值的运动。也就是说,有氧运动在达到或接近它的上限时,才具有意义。而这个上限的限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 $ {5 V& @( c6 } }" y" R0 T
) y. @" a5 O( Y
怎样掌握有氧运动的要领和尺度
3 p$ l0 C/ [6 |0 a. i/ r+ v D6 t+ O6 ^" n7 S
●运动前预热每次运动前需要有个热身过程即准备活动,活动关节韧带,抻拉四肢、腰背肌肉。然后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进入适当强度的运动状态。
3 D' A# Q' X$ z, _2 B0 j, f7 _
) p1 W& _ o: {( A( V/ y ●接近而不超过“靶心率”一般来说,靶心率为170-年龄的数值。如果你60岁,靶心率就是170-60=110(次/分)。你在运动时,可随时数一下脉搏,心率控制在110次/分以下,运动强度就是合适的,当然这是指健康的运动者,体弱多病者不在此列。如果运动时的心率只有70~80次/分,离靶心率相差甚远,就说明还没有达到有氧运动的锻炼标准。采用有氧运动健身,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强度则因人而异,简单有效的强度计算方法是监测运动时心率,即在运动结束后测得10秒钟的脉搏数后乘以110%,来推算出运动时心率;
, r3 d1 o7 b. B& \4 ]0 c9 N
( Y& S" f. l3 t, g5 C& C) X 20-30岁的运动时心率应维持在每分钟140次左右,40-50岁的心率每分钟120~135次,60岁以上的人心率每分钟100-120次,为有氧运动范围。
7 q( z6 F2 t9 R; z7 N' j4 f4 k* W- b1 _. B. K0 K
●自我感觉自我感觉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包括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津津小汗,这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表明运动超限。如果你的运动始终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靶心率”相差太远,那就说明你的锻炼不可能达到增强体质和耐力的目的,还需要再加点量。
/ U( h: d/ w8 _ Y# {* z& S/ o
2 a& \4 u( Z+ h. t9 G% { ●持续时间一般健康者每次有氧运动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可长至1~2小时,主要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而定。每周可进行3~5次有氧运动,次数太少难以达到锻炼目的。
, @) D) w9 B" k" \2 s/ h& R
2 V7 A8 P9 s3 c+ Q; B' c8 y ●后发症状即运动过后的不适感觉,也是衡量运动量是否适宜的尺度。一般人在运动之后,可有周身轻度不适、疲倦、肌肉酸痛等感觉,休息后很快会消失,这是正常现象。如果症状明显,感觉疲惫不堪、肌肉疼痛,而且一两天不能消失,这说明中间代谢产物在细胞和血循环中堆积过多。这是无氧运动的后果,你下次运动可就要减量了。
. E" ?2 Y, D# K
% B0 I& o7 G, Y! j2 m ●循序渐进这是所有运动锻炼的基本原则。运动强度应从低强度向中等强度逐渐过渡;持续时间应逐渐加长;运动次数由少增多。以上这些都要在个人可适应的范围内缓慢递增,不要急于求成。3 Z+ q$ M& c. S5 K' N
, B* `3 l) r9 G4 y' l1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