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ieuyt 于 2010-9-20 10:15 编辑
- X4 M$ B8 ^# d! E# O+ |8 Y& E. e; B3 c& K3 _, F3 s* W
让肌肉更具力度 0 a% r. T( y) s& N9 C* [
# {. `& m/ Z+ k5 F5 _% Y- P: K( r* R
" B# S6 w; W& r W+ [& D' H; @; }& s
早期健美明星的体格特点:不但肌肉棱角分明,而且具有非凡的气势与力度。肌肉力度作为体格健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言而喻的。而力度的获得主要取决于训练方法。如今大多数训练者不再采用“高组数训练法”了,以致肌肉力度感欠缺成了许多健美训练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x1 H* d( m9 `. G* S
; I' P7 ]! i3 G" x5 E
本文欲通过高组数训练法的介绍使健美迷们能从中获益,使体格更臻完美,充满力度感。" a, Y; m. i& V) d& E
# a8 s0 X* E* G" O2 n% R' {/ x
常规的训练法是一个部位选用3-4个不同动作,组数基本平均分配。以一堂训练课总组数20组计,平均每个动作的训练组数为4-5组。这种平均组数的训练法在增大肌肉围度方面是有效的,但在使肌肉形态获得力度感方面是欠缺的。如果总以这种常规的平均组进行训练,那么力度感的缺失就会成为你的遗憾。4 ]! j V8 D! _# B( Q z: O) X
. x0 W1 ^, G3 t; l
高组数训练法是选择一个动作作为主打练习,是一堂训练课的重点和中心,组数为8-12组,重量从最大负重的60%递增至极限重量(1-3次/组),然后再逐步回降至起始负重量。再选两个动作为辅助练习,各做3-4组,以保证全面刺激目标肌。这样总组数仍保持在20组左右,但对肌肉的刺激作用却是强烈而深入的。主打练习的高组数迫使目标肌挖掘出所有潜力,使肌群的深层肌纤维和肌腱都经过一次“洗礼”。科学系统地安排这种高组数训练,肌肉外观将变得致密、坚韧。同时由于确保了大负重(85%以上强度)训练的足够组数,形体也更具气势和力度,这是常规的平均组训练达不到的效果。因为常规组在第4或第5组达到最大负重时,就转向下一个练习了。大负重的组数不够,虽然起到了增大肌肉围度的作用,但却无法将目标肌“练透”,致使肌群外观欠缺致密度和力度。
2 ^. N! U1 X- N5 }
2 L7 F2 w3 x/ @$ v+ a 一、胸部
5 O: o p5 ^ L( t * y2 v" f4 u7 f6 h- ^+ P
- b+ W6 O" d6 C, A/ x
' d& g, w* i' e, ?3 V! g; G, w1 b1 x* x: T1 p/ A/ h
以平卧推举或上斜卧推作为主打练习,以平卧飞鸟和坐姿夹胸作为辅助练习。( G1 t1 `9 ]. y( v: g5 b) ~4 r
) n3 U: V; t, u- E' L) j: w
以最大卧推重量100公斤为例:先以60、70公斤热身,各推1组,8-10次左右,无需达到力竭。然后进入正式训练,80、90公斤各1组,然后将负重加至极限重量100公斤,做1组后降至90、85、80、70公斤,每个重量完成1组,每组都达到力竭。最后用60公斤以爆发力做快速推举,尽可能做20次左右(力竭),这样能让深层的红肌纤维也得到彻底刺激。这种练法对体力要求较高,故大负重组组间休息要充分,并注意相互保护,以使训练顺利进行。9 q3 U3 U# H" P& V/ H
9 y: Z% d- p8 O1 w6 c( |9 A) D
飞鸟和夹胸练习重量不要过分,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胸肌的拉伸感上,确保动作幅度充分。每组在12-15次之间,各做3-4组。动作要点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胸沟处,控制住哑铃(或器械)的下放,然后做环抱动作,使哑铃相触。. t: g3 i) M- z
+ Z9 r X3 G) y# _5 k+ f 二、背部
5 @3 ~" U. n$ X o) L
8 M1 B% O9 V# j3 s | | | |  ] |
+ F N6 _! R" y% |! M3 X
) |9 D% a. [! e! ?) Z& V
. G: y0 v9 {, ? 仍将大负重的复合练习作为主打动作,如杠铃划船、T型杠划船等。辅助动作有坐姿滑轮颈前(后)下拉,窄握坐姿滑轮划船,引体向上等等。任选两个动作与主打动作相配,原则上与主打动作形成一个合理的动作配比,使上背部、中下背部及背中肌(近背沟处,主要以窄手位划船或下拉动作来刺激)都能练到。4 v$ f! v/ H; c) a+ n7 o6 ]: o
r% j2 I3 o/ o9 F6 F
背部训练的要点是宽厚度和细节刻画两方面。主打动作的大负重复合练习主要是全面增大背肌块头,滑轮下拉(或引体向上)及窄握坐姿滑轮划船重点是在体验拉伸和收缩感上,以充分的幅度确保动作的精确,从而丰富背部肌群的细节。这方面的楷模首推罗尼·库尔曼,其背部造型用“如诗如画”来形容实不为过。
& b! D! _8 ]8 `9 p" Z* [5 i# [
& ]4 @2 b. Q0 \ 同样,选定的主打练习要做8-12组,这样在全面刺激背阔肌同时,对相关小肌群,如冈下肌、大圆肌、斜方肌深入上背的部分也有很强的兼带刺激作用。再用两个配比动作,如滑轮下拉和窄握划船(T杠和拉索皆可)进一步充分刺激小肌群,以增加背部肌肉的密度和隆起度,达到良好的力度和审美效果。4 V W C8 L0 O. j6 D
- t$ @4 b2 ^0 I9 Y. e 三、肩部
8 i9 w0 s7 e& v* `# k3 K
9 w2 H; j, i" q& l9 d1 z' `* v* S( R5 M" @/ d: a/ |' P9 y2 }3 h4 }3 c
- c! B* P, O) H
& ^* j9 z1 ], q3 g9 s: r+ V% B9 U z
" b# A/ g1 W) ?$ J 肩部的主打练习以立姿或坐姿杠铃推举、哑铃推举为最佳。比较而言,哑铃的自由度大,能综合刺激整个肩部,使肩部三角肌圆度更饱满,锻炼效果更显著。& L4 u% S( L$ r. h5 D* ^! L$ J7 Q
8 o! D5 e( a$ \
无论是杠铃还是哑铃,大重量的翻举动作(使器械至肩部位置的过程)非常容易伤及手腕与腰部,故最好和训练伙伴一起练,请他们帮助将哑铃放至肩部,并待握牢后提示放手松开,以免脱手产生伤害事故。杠铃推举最好在史密斯架上练,同伴立于身后做保护。主打练习做8-12组,具体组数依个人体力与训练感觉而定。仍然采用双金字塔式练法,先逐增再逐减重量,在逐降的后半程可做一些变速举,有意识加快或放慢动作(重量为极限强度85%左右)。结束组做爆发式快速推举,力争做15-20次,以强化训练效果。
, ]- o+ p* W( E! O& @4 C4 T' P; A7 G3 w; R' J
, Z; ]" |( n2 a3 t- i: D
- N* s6 I, |0 ]% ^, [3 q# Q
+ @' g& W( {1 N* ?- H3 R; v 大重量推举动作对肩肌的前、中、后都有很强的刺激,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刺激。可选用两个专项动作:一是哑铃侧平举,针对三角肌中束;另一是俯姿哑铃飞鸟,针对三角肌后束。两个动作各做3-4组,这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肩部训练计划,使肩部的块形和力度均渐趋理想。 T0 [) i# P- u' ?, k, i( O! n+ A
1 V& N8 p+ @" j7 P( W
四、腿部+ `' k/ q8 d2 R3 w; t3 U1 d( n6 b, P
3 X) C: u9 c8 F' I+ S* |% D5 U- f
6 t* y. J2 n& ]' q
. g3 j3 U. m/ b
, d8 W k; B+ T2 [; Y 毫无疑问,腿部训练必须以最强力的深蹲为主打动作,迫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开发至极限,以最强的神经冲动驱动腿部肌群收缩。与训练上身肌肉一样,你应将意念与肌肉紧密联系,注意力放在腿部肌群的收缩上。如果在巨大的负荷下这样做感到困难,则说明平时练习的方法存在不足,只想如何抵抗重量站起来,忘了健美训练的黄金法则“将意念与肌肉相联”。如果你在深蹲中做到了这一要求,那么你的负重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7 I/ ^$ ]1 T' e s
' f( O% r' P1 N( W3 `0 Q
深蹲至少做8组,能力强者以12组为限。采用逐加逐减重量法,至最大负荷后再逐减到起始重量。当负荷增至最大强度的85%左右时,即应互相保护(保护者一定要随训练者一起下蹲站起,双手始终穿过练习者腋下呈托起状,否则反应跟不上)。
4 D J+ j9 @' H8 x6 q+ T
% h8 f8 V8 W( Q4 O- D7 _8 B4 M6 d# `7 @! l. @
# p; |: |' `4 ~/ w
两个辅助练习是俯卧腿弯举和坐姿腿屈伸。深蹲后股二头肌已经受到一定刺激,但深度和数量不够,必须通过俯姿腿弯举进一步强化(高级水平者也有用腿举来强化股二头肌的,要点是两腿间距较大,下降时以最大幅度将双膝降至腋窝处,然后蹬起)。一般做4组左右,然后做坐姿腿屈伸,也是4组左右,以进一步孤立刺激股内肌和股外肌。
. n5 T: B& b4 G$ Z6 W% P8 Z9 [( g. G1 a z
上述腿部训练结束后,不要再安排小腿训练了。如果你尽力的话,此时已不会有多少剩余精力,小腿应另行安排时间做针对性练习,这样会更有效。" [6 M9 o6 h4 y: o, O2 X0 n8 h; E' K
2 o# k% Q+ A3 z
手臂训练一般不提倡这种高组数练习,否则容易造成训练过度。训练反应好的人可将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放在一起练,采用超级组练法。不少训练者这样练很有效,但有些人不很适合,故应根据个人情况酌情采用。1 G7 ~5 R9 F9 e" p& I
$ A1 ^/ d3 W6 m3 b: G: D
* O0 D+ P" p9 _2 l- z
8 S9 C1 g8 i+ o K( T 健美前辈的实践证明,高组数练习作为训练手段之一,在增加形体的气势与力度,改进肌肉块质感与力感方面,确实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必须与常规训练相结合,合理穿插、安排,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如果你在肌肉力度方面不够满意的话,不妨将其安排进你的训练计划,你一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