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动舌头,养生健身
舌头与内脏有密切的关联,经常运动舌头,不仅能增强食物的消化吸收,还有助于加强人体内脏各部位的功能,强身健体呢!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方法是:舌舔上腭运动可以用舌尖轻轻抵住上腭,再用舌尖在上硬腭处正反转圈各36次;或是用舌尖舔上腭,左右摆动36次。待口水增多时,分3次咽下。
舌舔齿龈运动用舌尖舔摩内侧齿龈,由上而下,紧贴上下牙龈转圈,正反各36圈。然后,再用舌尖舔摩上唇颊侧和下唇颊侧36圈,顺序同上;或用舌尖舔摩内侧齿龈,左右摆动36次,再用舌尖舔摩上唇颊侧和下唇颊侧36次。待口水增多时,分3次吞下。
吃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多餐让我经常有时感到厌烦了进食 这招大家都试试! 楼主的签名不错啊,积累健康 养生十六宜一套以动功为主的养生锻炼方法,称养生十六宜。共分十六节:发宜常梳、面宜多擦、且宜常运、且宜常弹、齿宜数叩、舌宜舔腭、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提、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开,大小便禁口勿言,为古人总结的养生十六宜。
这套十六宜,除背宜常暖、脑宜常护和大小便禁口勿言为日常生活中的注意点外,其余十三宜的操作法和作用如下:
(1)发宜常梳:古人称为栉发,要求每次梳头110下,动作要轻柔,可明目祛风。
(2)面宜多擦:古人称为浴面。搓热两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它手指,擦至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上,做30次。可使面部光泽,预防皱斑。
(3)目宜常动:古人称为运睛。双目先从左到右转动14次,再从右转到左14次,转时要慢。如此转动后,将双目紧闭一会儿,再突然大睁。此法益于去内障外翳,并能纠正近视、远视。
(4)耳宜常弹:古人称为击探天鼓,掩耳弹枕。两掌心掩耳,暗计鼻息九次,然后以食指压在中指上,轻叩后脑部,听到咚咚响声,共计24次,此法可醒脑健耳,防治头晕耳鸣。
(5)齿宜数叩:古人称为叩齿,上下齿紧叩24次。此法可固齿。
(6)舌宜舔颚:用舌尖轻舔上颚数次,直至满口生津。
(7)津宜常咽:古人对口水极为重视,称为金浆玉醴,是人体之宝,认为咽口水能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毛发。方法:做完上述叩齿舔颚,待口水增多满口时,鼓嗽36下,将口水一口一口咽下,喉部汩汩有声,以意送至下丹田。
(8)浊宜常呵:古人称为鼓呵。鼓动胸腹部,胸腹部感到气满时,稍抬头缓缓张口,呵吐浊气,做5至7次。此法可消积聚,去胸隔满塞。
(9)腹宜常摩: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搓热两手,然后相叠,着肉或隔单衣,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此法可顺气消积。
(10)谷道宜常提:古人称为撮其谷道(即肛门)。在吸气时,稍用力撮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停,放下,呼气,做5至7次。此法可益气养神。
(11)肢节宜常摇:两手紧握,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如转动轱辘状。先向左侧,后向右侧,各做24次。再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做5次,再换右腿做,此法可舒展四肢关节。
(12)足心宜常擦:古人称擦涌泉。赤足或隔薄袜,用左手把住左足趾,以右手掌的劳宫穴缓缓擦涌泉处50至100次。然后换擦右足涌泉。此法能固肾暖足,交通心肾,增进睡眠。
(13)皮肤宜常干:古人称为干浴。方法是:一是从头顶百会穴开始,沿身体各部分往下做干浴。此法可使气流通畅,肌肤光泽。
以上十三宜中,发宜常梳可在早晨为之;面宜多擦可在睡前或起床后为之;足心宜常擦可在睡前洗脚之后为之。其他十宜可按上述顺序每日做2-3次。 又学了一招 好东西,收藏了 好东西就是要收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