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该怎么练出肌肉
本帖最后由 梁祝 于 2009-8-17 15:32 编辑我今年28,上半年才查出患有糖尿病,现在刚出院,我想减少肥肉,加大肌肉。请问该怎么练才最有效果
我每天早上跑2公里,晚上跑2公里,这样运动可以吗,科学吗
两个求助贴合二为一了 梁祝留 本帖最后由 梁祝 于 2009-8-17 15:21 编辑
糖尿病者运动处方 运动的益处
如果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产生的几率将下降50%~75%,因此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而运动、药物和饮食是控制血糖水平的最有效途径。规律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什么好处呢?
运动对Ⅰ型糖尿病的好处
提高胰岛素敏感度
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改善血脂和脂蛋白
改善体能水平,比如柔韧度和力量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增进心理健康,包括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信心
增加热量消耗,结果是减轻或保持体重,减少体脂,保持瘦体重
运动对Ⅱ型糖尿病的好处
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提高葡萄糖耐受能力
提高胰岛素对葡萄糖刺激物的反应
提高外周和肝脏的胰岛素敏感度
改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
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提高体适能水平,比如柔韧度和力量
增加热量消耗,结果是减轻或保持体重,减少体脂,保持瘦体重
增进心理健康,包括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信心
TIPS:私人教练对糖尿病会员进行血糖监控的注意事项
1 运动前、运动中每30分钟以及运动后15分钟,应测试血糖;
2 如果血糖高于13.8毫摩/尔,升,酮症出现时,建议会员不要做任何运动;
3 如果血糖高于16.5毫摩尔,升,没有出现酮症时,建议会员在运动前征得医生同意;
4 如果血糖低于5.6毫摩/尔,升,应督促会员摄入一些含20~3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5 如该会员正在使用胰岛素,要确认其已咨询医生,并避免在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段做运动。
训练案例
李先生是一名中学教师,一个月前体检时发现有II型糖尿病,目前没有其他症状,自从大学毕业以来都没怎么运动,体重明显增加。医生建议他不吃药,通过运动和饮食的方法来控制血糖,减轻体重。
运动前准备工作:
1 接受医院相关检查,并征得医生同意;
2 准备一双大小合适的鞋和棉袜;
3 运动时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运动饮料;
4 在健身俱乐部进行体适能评估。
有氧运动:
频率:从每周3次开始,逐渐增加到4~6次/周。
强度:最大心率的60%-80%(111~148次/分钟)。先从感觉舒服的速度开始,边走能边说话,逐渐增加速度或坡度,提高运动强度。
时间:从2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45分钟。
形式:跑步机上快走。
力量训练:
频率:每周2~3次。
强度:中等重量的肌肉耐力练习为主,每次5~7个动作,以大肌群复合动作为主,重复次数12~15次/组,做2-3组,每组不用做到完全力竭。
时间:30~45分钟
形式:安排在有氧练习之前,两次力量练习之间休息48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运动前应先做5~10分钟的热身运动。运动时应穿着宽松的衣裤、柔软的棉线袜和合脚的运动鞋。运动结束后做5~10分钟的整理运动,如弯腰、踢腿,使心跳恢复到每分钟比静息时高10~15分次的水平再休息。
饮食建议:
1 戒烟或逐渐减少吸烟量。
2 每日热量摄入减少约200~250千卡,每日总热量控制在2200千卡左右,以控制体重。
3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并使用低升糖指数饮食方法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4 适当补充低脂优质蛋白,每天蛋白总摄取量控制在0.8~1克/公斤体重。
5 运动时要注意补水,防止脱水。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健身大步走
基本上,一般人在走路时全身放松,还有些是含胸驼背或双脚后跟着地的外八字步,脚踝松懈、十个脚趾从不用力,这是不科学的走路方法,达不到有氧健身的目的。那么,怎样“走”才是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有氧健身大步走”呢?一定要记住以下五点:
1.加大每一步的幅度
首先要把背和腰挺直,尽量挺胸,两脚脚趾朝向行走的方向,每一步都要用脚趾头发力,让全身的肌肉尽可能地参与进来,最好有一种弹起来的感觉。大步走时,摆臂幅度要加大,尽力前后直臂摆平,有助于让全身更多的肌肉参与到走步中。因为人体50%的血管集于下半身,当更多的肌肉得到锻炼时,可以挤压人体至少50%的血管,推动下肢的血液流动,所以,这是预防糖尿病足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2.用力走出每一步
我们称用力走路为“劲走”,长期劲走非常有利于减轻体重、消耗血糖、保持肌肉总量。因为人体的肝,胆、脾、胃、膀胱、肾六条经;络由下肢而生,劲走至少可锻炼人体;50%的肌肉、骨骼,可刺激人体50%的神经,按摩人体50%的经络……
长期坚持劲走的好处是:可减少罹患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炎、心脏病和肥胖症的可能性。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劲走,还可防治诸多并发症。
3.步行时间宜固定
最好的步行锻炼时间是15:00—21:00(糖尿病患者更要遵守这一点)。也就是说,如果定下每天19:00走路锻炼,到了时间就必须行动。
4.步行距离宜固定
一般锻炼路程应不少于3000米(或30分钟),也可根据年龄进行调节。但只要定下。就不要随煮改变。
5.步行步频宜固定
每次步行的速度尽可能一致;最好像列队行走一样有节奏。每周不能少于5次,一个锻炼周期为3~6个月。
只要你掌握了以上这五点,有氧健身大步走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使自身调节身体状态的“阀门”充分打开,对血糖的消耗及预防并发症都有很好的作用。
楼主辛苦了,有参考价值 视频: 糖尿病的自我按摩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IwOTE5NTI=/v.swf 糖尿病患者就是在糖的补充上要特别注意,还有在锻炼的时候注意强度,并带上糖,随时补充! “三高”患者注意饮食习惯 谨记“3-5-7”原则
天气一凉爽,人的胃口就来了,自然也会多吃。重盐、重油、香口的食物,吃起来美味,但利口不利健康。专家提醒,如果血脂、血压、血糖异常的话,就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了,别让错误的饮食习惯伤了你的健康。
“三高”患者谨记 “3-5-7饮食原则”
我国“三高”患者队伍庞大,高血压患者有1.6亿,糖尿病有4000万,血脂异常1.6亿。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思伟说,“三高”患者均是冠心病的“后备军”,而以上三种疾病均与饮食有密切关系。高胆固醇饮食会直接导致高血脂。长期高盐饮食,或者短时进食大量腌制品,会导致高血压的形成。因此,专家特别提醒这些“三高”患者,在饮食上要引起注意,建议采用“3-5-7饮食原则”———
3高:高纤维、高新鲜度、高植物蛋白;
5低: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低糖及低酒精量;
7分饱:不要暴饮暴食,饭菜只吃七分饱。
“四句箴言”指导一日三餐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所有与饮食有关的疾病也是一口一口慢慢逐渐累积而成,因此专家认为,每一餐都应该讲究营养均衡,请牢记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谷类为主,有粗有细
“谷类食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应保持中国传统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习惯,这样可避免欧美发达国家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纤维膳食模式的弊端,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将有很大的益处。”陈思伟强调,饮食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白米白面虽然口感好,但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大米面粉加工得越精细,维生素B、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丢失得越多,因此,还是要常吃粗杂粮和全谷类食物,比如小米、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等,最好每天50-100克。
★动物类食品首选“白肉”
“白肉”(即鱼、禽类肉)与猪肉相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特别是鱼类,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三高”人士可将“白肉”作为动物类食品的首选食物。建议成人每天摄入鱼虾类50-100克,禽畜肉类50-75克。
★吃清淡少盐膳食
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包括用过多的烹调油,都是高血脂患者的危险因素。很多人炒菜爱多用油,认为油多菜的味道鲜美,可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量仅为25-30克,也就是一小勺。因此,专家建议,烹调时多采用蒸、煮、炖等少用油的方式,减少油炸食品。每天食盐摄入量也不超过6g(相当于一小啤酒盖)。
★每天一斤蔬菜水果
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增加一份蔬菜水果的摄入,冠心病发病风险可以降低4%。陈思伟说,蔬菜水果是低能量的食物,主要是提供给我们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多吃水果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可以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
另外,成年人为了控制体重,可以在餐前吃水果,增加饱腹感。建议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最好占一半,水果200-400克。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平时喜欢运动的张先生近来一直觉得不太痛快。由于查出患有糖尿病,医生再三告诫他不要随便运动,以免损害健康。目前,像张先生这样因患有糖尿病,在选择运动前左思右想不敢“下手”的患者不在少数。怎样达到既通过运动锻炼了身体,又不至于加重病情的“双赢”目的呢?
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的特殊情况,在运动时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之前,要充分评估自身的体质和病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并做好以下准备:
1 准备宽松舒适的运动服和有弹性的运动鞋,吸水性较好的棉袜。
2 随身携带一些如饼干、糖块、巧克力或含糖的饮料和水,尤其是在运动量相对较大时,一定要及时补充糖和水分。
3 在运动前最好进行一下血糖的自我监测。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体内代谢情况,血糖过高(大干16毫摩/升)或者血糖过低(小于3.6毫摩/升),都不能进行运动,否则会引起代谢紊乱。
4 在运动前要补充一定数量的水分,以保证身体运动的需要,然后首先做5~10分钟的准备活动或热身运动,活动一下肌肉、关节,以免运动中拉伤肌肉、扭伤关节和韧带,同时,可使心跳、呼吸的次数逐渐加快,以适应下一步将要进行的运动。
5 为保证安全,糖尿病患者最好结伴运动,特别是参加较高强度的运动时,应告诉同伴自己是糖尿病人,血糖不正常时的表现有哪些,以便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处理和救治。
运动途中,要随时自测自己的心率、呼吸等,切忌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盲目运动。运动要循序渐进,平时参加体育锻炼较少者,运动量要逐步增加,不可操之过急。运动中注意观察身体状况是否有不适,并适时调整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30分钟的锻炼后,应及时补充一定数量(10~15克)的含糖类食物,以免由于运动引起血糖过低。运动中一旦出现视物模糊、意识不清、头晕、大量出汗、心跳急剧加快、面色苍白等情况,很可能是发生了低血糖,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马上吃一些含糖的食品,如已神志恍惚,应立即协助喝糖水,并送医院治疗。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头晕眼花、心跳缓慢无力、意识突然丧失,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减慢,很可能是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突然进行的剧烈运动导致心脏或脑部供血不足。应立即将病人平躺,松开衣领、腰带,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阿托品等。叩击心前区,手掐人中穴,进行辅助人工呼吸。此时不宜喂患者糖水,因为这是典型的“心源性晕厥”,是由运动量过大引起的,休息一会儿一般会缓解,如不行,则速送医院治疗。
运动结束时不要马上停止,应进行一些恢复性运动,常见的有伸腿、抬腿、弯膝、伸臂、弯腰等,长跑后可步行一段,直到心率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运动后及时补充食物,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大的,即使没有出现低血糖,也要主动补充一些食物和糖分,以免发生运动后延迟性低血糖。运动后还要及时洗澡,不仅可以清洁皮肤,同时也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起到帮助全身功能尽快恢复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只要掌握好运动的方法及分寸,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在运动场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