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梁祝 于 2010-12-13 08:42 编辑 ( \8 w, I* n- Z. r+ n+ c
/ B& p3 ]5 i$ j: ^! u" }
健身锻炼不要忽视温度影响 1 b9 V! S! x8 Y+ Q" S$ M" w
! N, T4 E$ [9 r$ O% [% V
0 _& f+ u. z5 S+ X7 d# g. Z
2 w% g( i: G6 z3 x3 p- J$ l1 E 在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时,人们常常对周围的硬件环境(如绿化,地面平整度等)关注较多,对气象条件,尤其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和湿度要素,容易忽视。这样当然会影响健身的效果。古人说的早晨锻炼“必待日光”,不仅是个时间界定问题,更主要是说明早晨健身对包括气象因素在内的环境条件有特定的要求。
: n/ Q7 @( `2 `6 m4 M0 g
# {- E" F1 z0 J# {' p( P# J 在众多气象要素中,温度变化对健身锻炼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众所周知,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在不同的气温条件下,机体的代谢强度和散热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保持体温的恒定。但这种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气温过高(超过35度)时,健身锻炼就有个预防中暑的问题。年长者和儿童,此时就不适于进行体育运动了。
- V3 o- Y; \% F7 z" K0 s$ r, ^( F. f; Z
而对热环境较适应者(如运动员和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可进行适当运动,但必须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也要注意平衡饮食,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达到预定要求,且运动时间不要过长。当感到体温上升、头昏、头痛、口干等身体不适时,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到凉爽处进行休息。6 D" s% @3 `+ z8 q* s! x! Y
9 U& W+ R I8 X$ I$ v
也不可忽视低气温对健身锻炼的影响。低气温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造成局部冻伤和全身体温过低。在寒冷环境下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长跑等),体温散失过多,会出现头晕、协调能力下降、步履不稳等征象。此时,切不可躺下休息,否则体温会进一步降低,以致引起昏迷,甚至死亡。正确的方法是多摄入热量食物,衣服穿着适当,控制运动时间,以维持体温水平及机体正常功能,使体育锻炼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 y1 ?4 r1 }! X, d! z- B
4 t+ _: S& W7 s0 p# X; \3 X' f 正是因为人体对高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有限,所以医疗保健学家提出“耐热锻炼”和“耐寒锻炼”的理念,即在春夏之交进行耐热锻炼,而在秋冬之际进行耐寒锻炼。锻炼方式可选择一般的健身方式(如跑步、打太极拳等),也可采取古人“春捂秋冻”的一些
" k# L2 h+ |1 X5 c# O) J) C4 |; L. y1 ~2 F* `; `1 U
措施(如增减衣服),这样就使得人体的生理机能主动适应越来越大的气温变化,从而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高温和低温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春秋季的健身锻炼显得格外重要。春秋季节,气温的日变化也最大,尤其早晨气温较低,要注意防风防寒,以免因晨练而引起感冒等呼吸道病症。
: ~3 V7 \' i. U! T
% @; R3 `+ {8 \ J6 D+ V- e& R 8名健康的男性受试者在四个不同环境温度下进行70%VO2max(最大摄氧量)强度的运动 3.6 +/- 0.2℃ 10.5 +/- 0.5℃ 20.6 +/- 0.2℃ 30.5 +/- 0.2℃
' M# k0 G7 P% t, {. ]2 N b4 Q: n7 o) s e1 U( @
结果发现:30.5度的环境温度下运动的时间最短。10.5度的环境温度下运动的时间最长。# Q( f2 Q0 l6 X+ n5 N
- V' B R# C. z$ J3 u, c) H 结论:环境温度与运动表现呈倒U型关系,10.5的环境温度可以获得最佳的运动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