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力量运动的本质(1)
. W, T% c5 n, r: d% M6 c1 S* g1 i8 c+ D
. s! i2 c. U1 S; b) J3 z3 {$ D) P# L i# g
“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抓住本质。”——西奥多罗斯福- b! O6 z, A+ @6 ~9 [5 D
. I: \0 x: B- V4 \- p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被一些琐碎的细节掩盖前进方向。一次,一个年轻的力量举运动员来找我,两年前他的深蹲增长停滞,一位著名教练告诉他,他的髋关节柔韧性不好,导致压力积聚在腰部。此后他每天练2小时瑜伽,一开始力量增长了,但很快就开始下降。我问他:力量举的本质是什么?是柔韧性吗?他恍然大悟,将瑜伽练习缩短为每天半小时,力量很快恢复了增长。
0 H0 H6 i3 ]/ c' Z: K8 @, M9 _; ]0 ?' y& H! w# ?% ?# r
还有一次,一名壮汉对自己的成绩非常不满。他请我来分析原因。得知他每周练2次卧推后,我问他:壮汉比赛对卧推力量的要求很高吗?这样他自己就意识到了问题。几年前他参加力量举比赛时养成了这个习惯,但如今已时过境迁。现在他取消了卧推训练,成绩反而提高了。
- B9 b# x$ t; Q
. L9 v6 ~8 F$ \) e 我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运动,你都应该将它最本质的几个特点总结出来,并在训练中始终坚持,只有这样,才不会偏离方向。下面这个框架在过去的10年中已经帮助了数百名力量运动员。9 _+ |( I2 U6 Y0 |( R( {6 l8 ^
w, p' m3 e. A+ r- w' T
举重) v9 B; \& O# N L0 Q M
$ E8 L0 f( z% ]& t" }) e# ]8 ?本质:以腿部力量带动全身快速协调发力,依靠反复降低身体重心,以尽可能低的高度完成支撑。6 o' u- S! {% m9 \' A2 R
4 g% e1 [8 o$ I' W# w# \. n% k/ Q美国举重的先驱约翰戴维斯曾经说过,举重其实是一项与短跑非常相似的运动,差别仅仅在于——举重需要反复降低身体重心。; Q" o; _0 l: G4 D7 S+ u& [
7 V& a* D* L( F( E6 ~
9 m! b1 O) @) J8 k) v- v7 \8 t! I
* R# y. }5 d$ B v0 ?' n
: a3 t. [( m4 X( c2 q! i5 @特点1:以腿部发力为主并贯穿始终。
: a# y4 n- a i" j
$ ~+ B# R$ ?( X0 j0 X5 n 举重初学者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力量决定于腿部。腿部不仅有最大的力量潜力,还能提供宝贵的速度和爆发力。如果使用最简单的推举和硬拉技术,除了上肢力量极其有限之外,还缺乏速度与爆发力,因此没法将力量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在一般的简单、慢速动作中,能举起的最大重量取决于瓶颈环节,但快速的爆发力动作却能让强力部位尽量弥补弱小部位的不足。- Q+ s3 { \! n, ~) O: V) x
# X8 A' Q% \3 c5 @
举重技术的各个环节与一般动作有很多差异,都体现了腿部集中发力的特点:
$ A: l& U$ U% }0 m8 F* d1 G' E( j. _, v. [( ]' |) c% q
从低臀位开始启动上拉,起始膝角为70~110度,而不是一般硬拉的120~150度。这样能充分利用伸膝力量。) l7 X3 } B" e- d4 X
在杠铃提至髋关节时爆发式伸膝、伸髋,使杠铃继续快速上升,而普通硬拉在这个位置腿部发力已经明显下降。
, ` \% a- F- O1 I" B3 e 上挺前先屈膝预蹲,拉长腿部肌肉,以超等长收缩获得强大的腿部爆发力,而不是直接上举。) n! ~; T$ j V0 s+ y
0 m* I! ]% \; O9 ^7 m 总体而言,举重的抓举、挺举力量的96%由腿部提供,上肢只占4%。比较一下,高翻+上挺中腿部力量占89%,高翻+借力推中占83%,而高翻+推举中占57%。" Q) ~( p4 l% _1 R; B3 a1 X
) T& ]) J3 S% _: d8 h+ A
特点2:腿部发力带动全身快速协调发力,要求全身各部位力量比例要非常合理、各部位协调发力要非常精确。0 d5 x p3 ]8 j8 q7 M: C5 ?
4 ^" W3 J' ~3 W 有效发力对于全身各部位既有比例上的要求,也有时间上的要求。
; L- v8 D5 U! o; k3 u# h0 ^ `0 k* A, G! n& L
首先,全身各部位力量比例必须合理,一个部位的力量不论超出还是低于合理的比例,都会阻碍有效的发力。这两方面的例子都很多。例如,过大的上肢力量会使到达腿部的神经冲动强度不足,从而抑制腿部发力。而臀部力量不足则会导致杠铃上拉至髋关节时的伸髋力量不足,杠铃无法以足够的力量上升。
# D& i0 V+ c" y0 E; N
$ O8 e) m; R1 p. K% H) r& F% n 总体而言,腿部力量比例不适当的主要风险是力量不足。这会带来很多严重后果,包括:杠铃上拉的速度和爆发力不足;杠铃上拉至髋关节时上升速度消失,无法继续动作;下蹲翻支撑后无法发力站起;上挺时杠铃的上升动力不足等。% n/ K5 ?2 S5 d* g: B, g4 T
5 U* m: n: L" w2 [( c( x$ \: E
而上体力量不适当的主要风险则是力量过大。过大的后果同样致命。这主要是因为神经冲动信号必须准确地传递到身体各部位,而力量过大的部位总是倾向于接受过多的神经冲动信号。在力量项目中,上肢只起辅助作用,过大的上肢力量会抑制腿部接受神经冲动信号,使力量无法充分发挥。
' J8 X+ r6 F3 ]: n% v
4 `) A3 i; i1 E+ t1 N: [ 一般来说,举重运动员前蹲、后蹲、硬拉、箭步蹲、预蹲、卧推、推举的合理比例是2.5:3.6:2.5:2.5:4.5:1:1.1。
/ D3 S/ y5 b* l5 r1 F* o5 |
9 X. h' \# E$ X0 Z( x. i% g8 A" g 其次,全身各部位发力在时间上必须能密切配合。将杠铃从地板上提起时,股四头肌主动发力,拉到髋关节时转为臀部和股二头肌主动发力,下蹲翻支撑时股四头肌离心收缩,站起时股四头肌主动发力,预蹲时股四头肌再次离心收缩,上挺时股四头肌、臀部、股二头肌爆发式用力,上肢也紧接着辅助用力,共同将杠铃向上运动。
5 L& r- z# o/ u }) u
% o0 Y% I+ q4 C. T$ h$ p) R- X
2 O% ~7 I3 Q8 g3 J9 T, Z
& P* z. y- j$ f4 p* Z# p# m4 {; H) d0 E$ R4 F" x; q8 ~/ K$ d1 @5 U. n
特点3:反复降低身体重心,杠铃的支撑高度越低越好。4 u" y+ a6 ?; ^. w0 x7 N
8 u0 Z- y# g" \: u8 a4 _0 {) D0 j 与推举不同,举重的用力模式其实可以概括为“快速上拉——下蹲支撑——站起”。只要能快速下蹲并稳固支撑,就可以只将杠铃上拉到较低的位置,比较轻松地完成试举。挺举过程中有两次下蹲支撑,分别是下蹲翻支撑和上挺支撑,抓举中有一次。比较一下,下蹲翻支撑的上拉距离只有高翻支撑的50%、直腿翻支撑的40%。而上挺时下蹲支撑的上拉距离只有箭步蹲支撑的60%、推举的30%。
, b/ U6 T( E, w. H& i+ J9 v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