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梁祝 于 2010-3-30 15:07 编辑 $ u! \5 O! t1 U- B& I2 T- c+ }
) r) Q" p3 M1 ~# m! L, n
- C' D: i, P$ W1 U. z8 h围度来自科学
n& ]9 \; h3 L2 x ───查尔斯。波里库恩访谈
+ U9 G7 E0 {1 Z; H6 b
, ^5 B: f7 B6 O4 t; C. x& l记:您的著作中介绍了一种“酷”劲十足的三头肌动作——坐姿肩部半推半(Seated Half-Shoulder Press)。这个动作我从未听说过,但从您的书上看它似乎非常有效。
2 w7 f6 r& V W/ D0 u
5 p6 }5 u7 g1 ?$ j% Z( L+ Z' ^+ Q, Y! N# Y1 ?* [# Z
: j0 V2 t. m) ?4 c0 N: u- A- j% W% H5 X9 f
注:动作是这样的,将杠铃置于深蹲架上,插杆高度与发际相平;选一上斜凳,采用坐姿,将凳背调整到80——90度的位置,以防身体前倾。动作与杠铃颈前推举的后半程相仿。接近最低位时可将杠铃轻触插杆,但仍保持臂部紧张,并在该位置保持2——4秒钟。然后向上推举,在动作最高位保持肘尖朝外。
; ] {. A# o: p# Z' e
. `: {( {# @' \6 U( |3 u查:这可能是发展三头肌外侧的最佳动作。三头肌外侧的发达有助于正面观察时具有更大的宽度。三头肌外侧最难参与用力,所以有人称之为“三头肌最懒惰的一面”。EMG研究显示,坐姿肩部半推举对该部位肌纤维具有最大的募集能力。有些人三头肌始终不见增长,采用该动作后立即见效。! I7 H% g ~: z: w& e0 Y0 a
( Y8 R; O: r" n) f, K" \" \
记:每个人都想获得很棒的腹肌,但却很难。我听说竞技健美运动员由于内脏器官的生长导致胃部扩张,所以一般不做仰卧起坐,否则会加粗腰围,看上去像孕妇,是这么回事吗?$ Z, |* _5 [6 A+ j# S9 ?% s7 [" W, J
$ \- `& T% _3 [) N- V9 w
查:纯粹胡说。雕塑腹肌关键在于降s低体脂。如果体脂不降到9%以下,“搓衣板”就不会出现。你可以做成千上万个仰卧起坐,但若有一层厚厚的脂肪覆盖在腹肌上,那你永远看不到腹肌。有些人从未做过仰卧起坐,但却有不错的腹部,原因就在于精瘦。很多运动员,像短跑选手,脂肪很少,平时做很多腹肌练习,但始终没有大肚子。你所说的大肚子现象其实起因于滥用药物,特别是胰岛素和生长激素。这些专业运动员隐藏了这些内幕,所以人们的疑惑也就产生了。6 {6 v# @; g6 l/ G! \
! u% e: [6 O- ^7 `记:运动员们从多里安·耶茨身上看到,如果用真正的大重量进行训练,那么最终将是受伤的结局。所以我想问力量是不是我们必须为之努力的,而不是出于自负与炫耀心理。
- Z) g4 k0 T- q/ d7 }' O) ]/ C
3 b6 h; E( h& a# t$ `9 E2 r; E查:有很多采用大重量训练但并没有受伤的例子。关键在于很多人受伤是出于不正确或不充分热身及肌肉失衡。所以,避免受伤的最好方法是训练前进行正确,充分的热身,并找出自己肌肉发展不平衡的地方。; i! A& k ~) {, W9 V/ H
5 M. ]; E, {& L) i7 u
记:肌肉失衡指的是什么?8 L* H6 N8 Z) `
% e9 V0 ?6 y" Z, M/ P" t
查:举例来说,如果你能卧推136公斤,那么与之匹配,某一肩轴动作(肩轴部位主要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你应能用12公斤完成8次。如果这样的匹配不成立,则说明你的肩袖部位过于薄弱,这意味着你将面临肩部或胸部的伤痛。对于每一个动作,尤其是复合动作,所涉及到的不同部位都需要符合一定的能力配比。这里的能力主要包括力量,柔韧性、甚至耐力。健美训练中很多人由于训练的偏好而存在肌肉失衡,这些人往往伤痛缠身,但却不知道原因所在。健美运动员尤其要关注各种肩部动作的肌力平衡。) R5 {: x, r& a E. x6 @
$ V* O! ~% `- M* m记:针对特定部位,例如肩袖,是否能采用一些增强力量的特效动作来弥补失衡?我想肩袖部位的问题主要来自不规范的动作。
% s& M, O! f3 O3 Q% [8 k
: o1 o; E# j# ?- n查:我想没有什么“特效动作”,但有些动作能较好地起到平衡作用。健美运动员最薄弱的环节一般是肩袖、肱肌、菱形肌和股二头肌。
9 M2 A9 X1 B' O v: U
+ X" g/ V* a6 t) z) e4 n! I& |- W记:能不能聊聊您在健身房里见到的最天真的事情?
/ b! [9 S7 E6 h1 t5 @
/ o) m+ G' u6 \, c) g. {* n1 _查:最令我哭笑不得的是,有人几乎把健身房所有的铃片都挂在了腿举架上,腿上缠满了绷带,看上去像个木乃伊,但动作的幅度却小得连激光枪都没法察觉,然而他却声称自己是个真正的壮汉。另一个情景是,一个人做卧推举,两边助力的人却像做相扑式的硬拉去帮助他,他还说全是自己做的!我真的要晕倒。
, p# U! A9 L' [. s8 Q) a! m/ m- X/ r9 \. b2 Y6 w1 d
记:在您的文章中经常出现“改善法则”(Kaizen Principle),您能具体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吗?
: E7 O9 n1 B" p9 t
3 n1 r# [% v$ R/ l' G, j查:Kaizen一词源于日本,意思是一贯的,永不停息的发展,它要求人们着眼于一件事情的每个细节,力量在每个细节上获得甚至是微小的进步。这里进步1%,那里进步1%,结果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健美及力量训练中这种积沙成塔的精神和做法非常重要,举个例子,很多人没能很好处理渐增负荷量的问题,他们或许从不使用或看不起0.5公斤的铃片!这与我恰恰相反,微小重量的铃片是我的必备器材之一。实践证明,每次训练保持微量的超负荷是十分有效的。# A$ u% N4 p% [" r
' |0 b' b' C* [( s+ P) U% ]. ^记:近期,遗传学家已经揭示出通过克隆创造出人类胚胎的技术。那么,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能不再需要通过负重训练来获得健美形体。当这种人类工程时代来临时,健美运动对您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 Z) V6 }" i% Q# S; J( v; J
6 G5 x% U* l F1 Z7 {6 e查:我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在于训练。肌肉所赋予的“化妆品”的效果是很美好的,我爱的是训练本身。我想,如果不做任何事情就能获得围度,那就失去了挑战性。任何人都会为通过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感到振奋,如果总能轻而易举地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那就只会丧失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
$ `$ w% x1 b5 c0 Q7 l# R# [* w7 E* g* j; F6 D% R" N3 V
围度来自科学7 t) [( S$ _* C. t. N1 D' T
───查尔斯。波里库恩访谈 $ S9 h6 w! T& c$ x5 m2 Z
$ X0 l# @6 P( m' S" a0 o
问:关节营养补剂或者保持额外的身体脂肪对大重量训练是否有保护作用?; O( n" J' s+ B- A+ c8 h7 Y
5 V5 i$ J# N$ C
查:额外的脂肪?没有这一说。关于营养补剂倒有一定效果。最佳配方当属莫罗迪。帕斯奎尔博士在metabolicdiet.com上推出的关节支持者。我曾将它用于受伤的运动员,效果之迅速令我难以置信。他采用5种代谢途径直达关节,不仅包含软骨素和葡萄糖胺的硫酸盐。+ x1 `) p& ]# e: S" F( R) X
8 L8 T, i# g3 h$ D! j- ], J 问:您认为无论采用什么训练计划都必须遵循的前5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 R6 U; K+ ^$ ?0 U
* ~! s# w& X) a# R- T 查:第一是渐进超负荷,这是前提。如果不迫使身体承受更重负荷或做更多的次数,那么进步不会发生。运动生理学者告诉我们,如果不激发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那么什么事都不会发生。5 e8 R# g l) O; F5 W, \: m- @
第二是恢复。我们尽可能挖掘更多的潜力来促进恢复,无论是生活方式、饮食、补剂,只要对对恢复有利,就能起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每天啃大块的三明治而获得肌肉块。
% J; |! r1 i3 e0 T4 b 第三是变化。变化能使身体获得新的刺激而获得进步。
r6 m$ u6 G' }% ?- N% N 第四是集中精力让每次课都有成效。有些人来到健身房,说,“今天随便练练,等明天精神好些再正式练。”我可以说,这类人不会有很大进步。如果你不想著努力超过上一次训练,那就干脆呆在家里。想一想前提条件──渐进超负荷吧。但有类情况要排除,比如你是个大学生健美爱好者,现在马上有场重要考试,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功课会很忙,此时你就应降低强度,做到基本维持即可,而不是卯足劲保持原来强度,这只会适得其反。
7 {" i% x. u8 G f4 H+ U: w 第五是关注自己。很多东西对你有效,而对你的训练伙伴无效,反之亦然。
& V! `9 J6 R) p9 P+ C+ T1 @9 E- ^% s! g
问:谈谈耶茨,他训练时一般喜欢爆发式上举,然后保持慢速还原,这样做有效吗?如果反过来,慢速上举快速还原又会如何?( Q" c+ X" }, a( e2 }& f& P
/ ]( }+ B9 M4 ^1 o! L# u' J& q/ p x 查:耶茨做得对。对于大多数肌群,耶茨所用的那种方式效果好且更安全。无论如何,在还原阶段务必注意保持慢速退让。另一种就是上举和还原都做得很慢,这种方式确实有效,但不适合所有人。强调一下,训练中最普遍存在的错误就是还原速度过快。
' w* ~% M7 s" f3 t3 e2 F3 b7 U9 I: B) l7 y. ^7 d0 }9 h&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