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l1818 发表于 2011-3-9 11:45

李小龙《寸拳技术》连载二

二、发力(技术)训练

    一听发力,大家可能都知道是将拳力打出去,但怎样发力,怎样正确的发力,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明白,武术追求的效果是爆发穿透力,但怎样练出或者说发出爆发力呢?很多书刊教材上对发力的描述只局限在“脚蹬地、拧腰、送髋、顺肩”等,试想这样的描述对有一定武术基础者是一听就明白,但对那些武术初学者或一些悟性较差者来说,就不那么好理解了,为此在介绍寸拳发力技术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现有之力爆发训练”。

1、现有之力爆发:什么叫现有之力爆发呢?就是在自身没有练习武术功力之前将自身原来所具备的功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功力)发出去,体会、学习发力技术,为以后学习寸拳发力,更高层次的发力技术服务。

(1)体会脚蹬力与腰力:面前准备一沙袋或让同伴持脚靶站立面前,动作要领:取截拳道警戒式站立(左手左脚在前列),右肘(后肘)抬平,肘尖朝外,前臂回收靠近大臂、左手扶右手拳面,随后,以前脚为轴,后脚掌猛蹬地面,同时后脚掌后转,上体左转,髋左拧,肩内转,同时右肘以小臂为力点,随同全身转动,由右侧向左正前方(鼻子正前方)横击沙袋,喷气发力。

注意:①击打目标时,双眼始终盯着要打的位置,击中目标(沙袋)后,立即回复原来位置。

②重点体会:“脚蹬地与拧腰力”,切记!

③你在练习前可先按自己想象中的方法用肘击沙袋,再按此方法击沙袋试比威力如何,体会什么叫发力。

(2)体会现有爆发拳力:仍然面对沙袋,取截拳道警戒桩站立(左手、左脚在前),仍然以前脚为轴,后脚掌猛蹬地,同时后脚掌内转上体左转,髋左拧,肩内转,肩催动大臂,大臂催动小臂,小臂催动拳头,同时喷气发力击中目标,目视沙袋,如此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注意:①拳击中目标一定是在鼻子正前方的位置。

②拳击中目标前全身均放松,只是在拳头击中目标的一刹那有意握紧拳头,而后迅速放松恢复至警戒桩式,再做下一次练习。

③必须严格按照要领练习,练习时一下一下的来,不要用连续,等熟练后,体会到正确爆发出拳后再连续出拳。

现有之力爆发两个步骤只是由简单的肘击过渡到拳击,你就学会了爆发出拳,也就是学会了发力(重点:脚蹬地力与腰拧力),在学习“现有之力爆发”前,你可先按原来的方法击沙袋,再严格按照此方法击沙袋,比一比便知武术中的爆发力跟平时死力气是不能相比的。

学习“现有之力爆发”后,你再学习其它拳法就轻而易举了,像“直、摆、勾、弹、鞭、栽”等,再学寸拳发力技术就更容易了,如果等练习了寸拳功力后,你再按此方法将“现有之力”爆发后,你的攻击威力将会更加无比强劲。

2、寸拳发力要领:

你练习了内外合一的寸拳功力,又学会了现有之力爆发,再根据本方法练习寸拳,你就可以毫不犹豫的试验寸拳威力了,也可以向你的朋友展示“绝技”了。

动作要领:习者仍然持截拳道警戒式站立(注意:将有力的拳脚置于前方,下面以右手右脚在前为例)。首先度量距离,伸直前手臂,指尖触目标,为合适站位,然后前手轻握拳,拳眼向上,拳面向目标,回收身前离目标13CM处,松握拳并塌腕,肘贴肋部,正对目标,后手拳置下颏处,同时将身体重心后移,前脚掌轻着地,重心大部分在后脚,做好上述动作后,目视目标,做几次深呼吸,以放松身心,然后深吸一口气入丹田,而后后脚猛蹬地面(并微向外转动),同时向外(右)拧腰,转髋、展胸、顺(转)肩,以肩催动大臂,大臂催动小臂,小臂催动拳头,并将原来塌腕之拳猛上翘击中目标,同时重心前移将原来之高虚步变成前弓后箭之弓箭步,在拳击中目标的一刹那,拳头猛握紧,内部呼吸猛下沉,短促的爆喝一声(声音:“哈”、“嘿”、“哼”等),压缩横隔膜,使腹腔突然膨涨,同时意想丹田之能量通过前臂达拳面喷射而出,其劲力洞穿目标。

注意事项:(1)动作前应全身放松,集中精神,凝神定意,注视目标;

(2)拳击向目标时应像离弦之箭飞速射穿目标;

(3)击中目标的劲力是由全身肌肉力量,自身体重、内力和寸拳特定的技术动作发出的瞬间爆发穿透力(切记脚蹬地之力用上);

(4)拳击中目标后应迅速放松还原成警戒式,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5)习者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弄懂动作要领。

此即为“神秘”的寸拳技术,勤加练习即可掌握,练习时可让同伴持双层脚靶(单层容易受伤)于胸前,试验寸拳威力。

三、训练方法:

你阅读了寸拳技术一文后,即可进行练习,在此我为习者列以学习方案,仅供参考:

1、如果你自身具备了一定内外合一的功力和一定的武术基础,可直接按寸拳要领练习即可,不几日你就能全面地掌握寸拳绝技。

2、如果你是一个武术初学者,就得一步一个脚印的练习了。首先,每天早晚进行功力训练,可同时辅以“现有之力爆发”和“寸拳要领”体会,给自己订立一个训练计划表,持之以恒的练习,60天左右,您就能基本发出寸拳威力了。外力训练部分应隔天训练(或者今天用器具(哑铃)训练,明天徒手训练,不用隔天),内力训练部分应每天坚持练习,练力时应以满负荷为佳,不要做太大的超负荷运动。60天后,你可让一同伴(壮实一点的)手持双层脚靶放置胸前试验寸拳威力,可一拳将他击倒)。

3、在练习寸拳时可同时兼练截拳道其它技术,特别是当你掌握了“现有之力爆发”后,即可根据发力要领轻而易举的掌握其它拳法发力。

寸拳技术已全面讲完,望有意习此技者能举一反三,勤加练习,持之以恒的练下去,不久你就会发觉,寸拳“我也会”。我在这里还要说的就是大家习练寸拳时不要教条主义,不要着迷绝招,寸拳只不过是截拳道中的一个技术而已,你练好了其它也可成为“绝招”,

《寸拳技术》

简单的拳法练习方法

在实战中拳法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技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练习拳法,方法都不困难,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在家从屋顶吊一根线下来,也可以在上面系上轻的物体,每天定时的向线练。

用下面介绍的动作,向线击打,每个动作做一定的时间,也可以早上练一个动作,中午练一个动作,晚上练一个动作,但不可不练。刚开始时不能用力,要保持动作的正确,时间长了,便自然而然的会掌握。

xzl1818 发表于 2011-3-9 11:46

上步后手拳:

上步后手拳是前脚踏敌中门,后手直击对手头部的重创型拳法。左手的作用是防住对手的右拳,这个动作可用于进攻,也可用与反击,其前手前脚主要做为防守拳,也可做为引手。

上步前手拳:

上步前手拳是突袭的拳法,前手的速度是首要的,是打乱对方架势的拳法,运用得当也一击击倒对手,右手必须防住右侧,要点是快速的上步踏敌总中门以及步和前手拳的配合,前手拳因是和连效带打的动作,如果对方出右拳,我塌敌中门出前手拳的轨迹正好是削开对方右手拳的轨迹,关键看踏中线的位置。

上步前手拳和上步后手拳的配合:

关键在于上步和前手拳的配合,如果要用这招直接反击的话,速度一定要快。前手得手后手马上跟上。

***!!!体会上步和身法拳法的配合,利用身体整体发劲。

击打目标

主要击打对手的头部,能击打下巴尽量击打下巴,因为击打下巴容易使人昏倒而结速战斗,如果没有机会击打下巴,就击打鼻梁或者耳根。

介绍三个长“蛮力”的传统练习方法。

这些动作可以在空余时做,

1、初练时:握拳,紧张前臂的所有肌肉,记住是所有的肌肉。

绷上十秒,而后全部(一定要全部)肌肉放松十秒。

反复数十次。

熟悉后把全部绷紧再全部放松的时间放短,绷放的时间越快,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就越高。这样练习不长僵劲,只长力。

2、在第1种的基础上,象拉拉力器一样,拉合十余次而后放松。不过这种练习法要注意,放松时全身肌肉要放松好,要不会只练上一身的僵劲。(李小龙的静电练法就是此法的改进。)

3、握拳、变虎爪,握拳、变虎爪,重复次数越多速度越快越好。

以上三个小方法不用器械,更不会把肌肉练僵。

1与2是南拳采用的方法,3是弹腿门练手的方法。

练力还是要采用武术中的一些传统方法。

介绍少林金刚锤的要点以及实战技法:

锤,也就是拳,拳法,就是出拳于击打的训练方法。出拳要强调扭跨,顺跨,使出拳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1:与人交手须“明三前“,”知六要“

1) 眼前:与人交手,视其眼神。少林捶谱指出:“以目视目”,“蜂目侧视伏狙趋“通常情况下,彼想与我交手,先从眼睛里面反映出来,根据对手的的表情,我做好进攻和防守的准备。

2) 手前,脚前:与人交手,视其手,脚。见动则动,动中放变,对手来势猛,可以先闪转避开,看出破绽趁需功之。

2:六要是:心要沉,胆要壮,步要稳,法要变。

1) 心要沉:与人交手,切忌心慌,心慌则意乱,意乱则失措。所以与人交手要沉着,不因紧急而变色,不为强敌而心惊。

2) 胆要壮:遇敌要有压倒一切敌人的胆略和勇气。迈步猛进,退步不让,断定虚实猛打猛冲。

3) 眼要明:善技击者眼必明,不染难以胜敌。看不清楚对方的手法虚实,冒然攻击, 也难命中。

4) 手要快:眼随手动,眼到手到。与人交手,要用闪电似的手法击之,我手之去不见其去,我手之来不见其来,少林武僧说:“打人不见形,

形非为能;伸手不见手见手不为精。”

5) 步要稳: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到则拳慢。所以步要稳健,落步要生根,步随身行,步到身到。

6) 法要变:与人交手,要管其神色,知其强弱。见势而变,处置果断。见动则动,不动则引。虚实相间,刚柔相用。声东击西,变化多策。

使其功无所功守无所守。

论寸劲:

禅宗有云:手有寸铁,便可杀人。这“寸铁”二字,我不说铁,但讲寸,因少年习武时得三次教诲均涉及此一字,今表其一。

初习武,学有操拳一套。操拳、拦手以及XX(名称忘了)都是练习发劲的。以冲拳为例,腰腿的协作不去论它,但说那一拳冲出时,要自觉得肘关节有一竿子到底的一拉。初练,滋味难忍,因每冲一拳,肘关节就有一次差一点脱臼的体验;练亦有法,不然会伤而不可恢复,我的右肘是一例:当初急于求成,伤上伤成雪上霜,早已不能按操拳要求发劲到位了。

待到关节那一竿子到底的一拉已不产生疼痛或难忍感的时候,待到你发出这样的一拳一脚而感到一种一泻无遗的流畅痛快的时候,操拳的发劲也就大体练成了。此时,冲拳踢腿呼呼生风。若要“包装”,则舞操拳时的最好装束当是着长袖衬衫加咔叽布外套,手舞足蹈,声如裂帛,此乃劲发之体现。师云,关节的那一拉,是“寸劲”的一发。“寸劲”可以想象为关节猛然拉开一寸时产生的力。当然,所谓“关节拉开一寸”,这只能是一种便于意会的比喻,不是真实物理上的情况,否则早已是脱臼了。但是这个比喻性的说法却反映了操拳对关节的一种理解,即认为关节是有弹性的。这弹性不但没有被平时利用(平时其实不需要这种弹力),也没有被很多练武之人所利用,而操拳就要开发此潜能,以猛然的一拉,将此弹力释放出来。没那关节的一拉,就没有弹力的释放,也就没有舞拳时的裂帛声。

利用寸劲的一拳一腿,爆发力极大,若从容施之,足以断骨夺命,我未曾敢对沙袋打寸劲拳,恐力的反弹而自伤。要言之,这是人为练出来的劲力,不是天然长出来的力量。因此在相当大的范围里,一个肌肉不怎么发达而练操拳的人所打出的一拳其力可大于肌肉更发达而练习别种拳的人;至于那些靠健美而发达起肌肉的人,他们的出拳若按其肌肉发达程度而言,是极其无力的。还有,两个初始肌肉差不多的人,一练习发劲,一练习健美,则经过同样的一段时间,后者靠肌肉发达而增长的冲拳力量是远远比不上前者靠发劲而增长起来的冲拳力量的。我见网上屡有朋友推崇肌肉发达,本以为这无可厚非。但是,若把肌肉推崇到单以它来论力量大小的地步,那就是对中国武术缺乏识见了。显然,举重、体操、技巧运动员和健美选手不等于武林高手,要把施瓦辛格说成是武林高手奈何不得的人,那更是笑话。谁说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长出肉垫来的?谁说交手时总得向肉厚的地方下手的?
上一页123

jerry 发表于 2011-3-9 12:08

发帖的时候,图片可以作为附件直接上传。

狂妄 发表于 2011-3-9 12:13

蛮不错的帖,顶一下

xx394964862 发表于 2011-3-9 12:24

想当年还特地买了这部书

健身快乐 发表于 2011-3-9 15:19

利用寸劲的一拳一腿,爆发力极大,若从容施之,足以断骨夺命,我未曾敢对沙袋打寸劲拳,恐力的反弹而自伤。

健身快乐 发表于 2011-3-9 15:44

(1)动作前应全身放松,集中精神,凝神定意,注视目标;

(2)拳击向目标时应像离弦之箭飞速射穿目标;

(3)

健身快乐 发表于 2011-3-9 15:46

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

健身快乐 发表于 2011-3-9 15:49

脚蹬地与拧腰力

xzl1818 发表于 2011-3-9 15:50

好东东与大家分享,:victory::victory: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李小龙《寸拳技术》连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