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制订运动处方
科学制订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内容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在确定运动处方内容的时候,这些要素是互相影响,同时制订出来的。在制订中我们有一定的顺序,前一个决定或是影响下一个,每一个要素不是独立的,是互相联系的。如运动目的的确定多多少少都会影响运动项目的选择。(精彩健身网 www.yingk.com)
(1)运动目的: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运动处方的目的有健身的、娱乐的、减肥的、治疗的等多种类型。
(2)运动项目:在运动处方中,为锻炼者提供最合适的运动项目关系到锻炼的有效性和持久性。选择运动项目,要考虑运动的目的,是健身的、还是治疗的;要考虑运动条件,如场地器材、余暇时间、气候等;还要结合体育兴趣爱好等。
(3)运动强度:是运动时的剧烈程度,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每分钟的心率次数来表示大小。一般认为学生心率:120次/min以下为小强度,120~150次/min为中强度,150—180次/min或180次/min以上为大强度。测量运动强度的简单办法是:测量运动后10s脉搏X 6,就是1分钟的运动强度。
①适宜运动强度范围,可用靶心率来控制:以本人最高心率的70%—85%的强度作为标准。
靶心率=(220—年龄)X(70%—85%)。如20岁的靶心率是140—170(次/min)。
②最适宜运动心率,计算公式:
最大心率=220—年龄
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最适宜运动心率=心率储备X75%+安静心率
如某大学生20岁,安静心率70(次/min),他的最大心率为220—20=200(次/min),心率储备为200—70=130(次/min),最适宜运动心率为130X75%+70=167.5(次/min)。
(4)运动时间:指一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它与运动强度紧密相关,强度大,时间应稍短,强度小,时间应稍长。有氧锻炼一般在30min左右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5)运动频度:指每周的锻炼次数。
关于运动频度,日本的池上晴夫研究表明,1周运动1次,肌肉酸痛和疲劳每次发生,运动后1—3天身体不适,效果不蓄积;1周运动2次,酸痛和疲劳减轻,效果有点蓄积,不明显;1周运动3次,无酸痛和疲劳;效果蓄积明显;1周运动4—5次,效果更加明显。可见,1周运动3次以上,效果才明显。(精彩健身网 www.yingk.com)
提到确定运动处方的内容,比如运动目的为减肥,那我们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尽量选择有氧性、周期性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比较长的时候,我们就不能选择运动强度比较大的项目,应该选择强度适中、容易坚持运动的项目。又如每次运动时间较长的话可以适当减少运动频率,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顶顶顶,锻炼身体,给自己制定一个科学的健身计划 ╭⌒╮ ╱◥██◣ ╭╭ ⌒╮ 强烈的顶—下!
︱田︱田田| ╰-------------- ╭⌒╮精彩好帖!
╱◥██◣ ╭╭ ⌒╮ 强烈支持!
︱田︱田田| ╱◥██◣ ╭╭ ⌒╮
︱田︱田田| ╰-------------- ╰-------非常感激感谢
╬╬╬╬╬╬╬╬╬╬╬╬╬╬╬继续努力发精 锻炼身体,给自己制定一个科学的健身计划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