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no1 发表于 2010-6-1 18:22

浅谈“力竭”。

“力竭”是健美学的一个术语,是很基本的入门理论。所有健美爱好者都应该知道,我在这里有时会听到这个词,但感觉有些朋友对“力竭”的理解有误(也可能是我的错觉吧),所以想简单谈一谈这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力竭”,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被理解成“筋疲力尽”,实际上完全不是这回事,简单来说:力竭就是在做一组动作时,做到力量不足以再重复一次为止。比如,我的卧推最大重量是77.5公斤1次,我用77.5公斤做了1次,那么,我就达到了力竭,如此类推,我卧推69公斤能做7次,那么,我用69公斤做了7次,我就达到了力竭。
   第二,在练习中有没有必要做到“力竭”,关于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必要,也有人认为没必要,总之,还是那句老话:因人而异,自已体会。我个人的体会是,要想得到进步,有些组做到力竭还是有必要的。不断冲击力竭,才能不断超越力竭。这是进步之关键。
   需要补充一下的是,做到力竭并非就是最大强度的训练法,住下还有比如强迫试举,借力试举等,但这都是高级的训练法,一般的爱好者不宜随便模仿。

xnxyhk 发表于 2010-6-1 19:04

力竭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短期内有很大的进步,力竭显得非常重要,我锻炼的时候的目标只有一个,做到俯卧撑实在是一个也做不起来,双手发抖,才停止今天的胸肌锻炼,休息一天后,才开始胸部锻炼

静静为你 发表于 2010-6-1 21:50

我还没有做到那样呢

梁祝 发表于 2010-8-26 11:22

在糖原耗尽的情况下训练可增加训练效果

http://www.yingk.com/forum/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09130688ba4725cf51a346.jpg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运动营养学界就一直认为,运动员应该使肌肉和肝脏内的糖原储备最大化,才能确保最佳运动表现,减少受伤风险。在以最大强度的65%训练时,身体主要使用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与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是一种供能速度极快的“燃料”,它能在单位时间内产生更多的ATP(注:ATP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高能化合物,能储存和释放能量)。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当肌肉中的糖原储备被耗尽之后,继续训练可以造成更剧烈的体内酶变化。我们可以由此推断,高强度训练之所以效果更好,很可能就是因为高强度训练的一部分内容是在糖原耗尽的情况下完成的。糖原耗尽的状态,还可以通过高强度的间歇性有氧训练,以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造成。

      但在比赛期间,运动员应该使肌糖原和肝糖原储备最大化。这样,他们就会有充足的,能高速供能的“燃料”,来确保最佳的赛场表现。

haizhihuen 发表于 2010-8-28 10:39

身体在锻炼!心儿在歌唱!健身多精彩!人生多快乐!大家一起来参与!论坛精彩又快乐

Ringman 发表于 2010-8-28 13:39

俯卧撑,基本要做5组,每组30个才力竭

ninghd616 发表于 2010-9-15 15:41

很适用俯卧撑

我的她 发表于 2011-4-12 10:59

肌肉纤维的微小损伤和撕裂,以及随后的恢复和重建过程,是力量训练刺激肌肉增长的过程。

练到力竭,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导致更多的肌肉微小损伤。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练到力竭与不练到力竭相比,可以更好地促进肌肉增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