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万宝路

2009年9月14日签到交流贴

[复制链接]
@chenalking 发表于 2009-9-14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哥 好久不见咯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alking 发表于 2009-9-14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中级阶段练法课例:四天双分化训练基本模式" I# G" j; e+ J+ F4 U( Z
“分化训练”是健美运动中最常规的训练形式之一,也是韦德训练法则的核心。它是使对身体局部进行相对集中的大负荷强度和大负荷量训练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现代健美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3 B  m, e9 z7 N3 K# z: B6 _
( t/ z% g6 [2 Z. A- p# h6 }
  分化训练是将身体各部位肌肉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成两个、三个、四个、六个或更多,然后对每个部位进行科学的设计,形成课程计划,再将计划安排在不同的训练日或训练单元进行训练的一种训练方法。“四天双分化”是将身体按一定规律分成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由几个身体部位组成,针对每个部位分别制定一个训练计划,并把计划——安排在周一、四、把计划二安排在周二、五进行训练的一种训练。
& l  `7 Y3 q3 H! K, ?, W3 H& v  H8 e; _5 C) w( A( j! F
  分化训练的第一步是合理划分身体部位,然后将相关身体部位集合在同一课程计划内进行训练。专家推荐的部位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该部位在练习时的主要用力方式来确定课程内容,如将以“拉”为主的背、肱二头肌、腿、腹等部位安排在一个课程计划内,把以“推”为主的胸、肩、肱三头肌等部位集合在一个训练计划内进行训练;二是分上、下两半身,即将上身胸、肩、背、臂安排在一次课进行训练,将下半身腰、背腹、大腿、小腿等安排在另一次课进行训练;三是把躯干(胸、肩、背腹)安排在一次课,把四肢安排在另次课进行训练;四是混合安排,即根据情况将动作练习时相互影响较小的部位安排在一次课内,或作为调剂,适时穿插不同的身体部位或动作于计划之中,如本文示例计划;五是根据上述原则,将有特别联系的大小肌群分别交叉安排在两次课中进行训练;六是将需要优先发展的部位分别配以其他相关部位并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课程计划中进行训练,等等。
6 c2 ^( p8 m) t+ F2 r# U
! u# K( h3 z$ C- k$ }7 Y
1 j. ^2 S* a. t/ \7 T1 _# }, L  在“四天双分化”训练计划的贯彻运用中,相关的训练因素也不可忽视,它们对训练进程及训练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包括营养、休息和各种训练法则的适时参合、辅助。/ ]2 X' g  ~& T4 ]) x
& \) K( r2 q: N8 |& w" }
  渐进性超负荷训练法: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动作试举所用的重量,每课总的负重量、动作间、组间间歇等负荷量与强度因素都将有序地向高水平模式渐进。比如卧推,同样是8RM,刚练时可能是80公斤,一段时间后就会是120公斤了。训练者肌体承载超负荷训练的绝对值与肌体的发展水平应该是同步提高的。在本例计划中,该法则即体现在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渐进性提高上。# c& F9 |& P7 `* @
  多组数训练法:多组数法已是本阶段训练的主要形式,但同次课中一个动作最好只练3——4组,一个部位至多练7——8组。1 V1 M. {: {+ v, n/ `8 G, D

4 l$ s$ L9 ^- u' z  肌肉混淆训练法:新异刺激是保证训练有效的的前提之一,除了适时改变训练计划,本课程还可结合强度,即试举重量,练习间歇的控制来实现。
& a) q/ ~5 L3 l3 j( v
0 m1 K+ {2 _$ d, U( O% ~+ e; }  锥形加重训练法:试举重量的编排可以改变计划的性质与效能,对增肌者而言,锥形加重法是基本的。. g$ q. `  O9 N2 t' [4 K
0 r! T+ U' I+ i  F3 D
  动作负荷方式,示例计划采用的多是斜坡加重法,练习一段时间后你再试试锥形加重法。
+ K; ]8 E1 H7 z% z' O8 C/ Z$ D% j$ l0 r* P# x: B
  快速训练法:在做卧推、举踵、双臂屈伸时偶尔为之,要着重体验与对比。& i* w% G- n& H" F- Y- m
, o) v; @5 S6 C1 Z+ e
  助力次数训练法;进入初中级阶段的标志之一就是允许使用此法。在保证技术规范和避免损伤的前提下,可先在一个部位选择一个动作或有重点地贯彻实施,慢慢再过渡到大多数动作。
  o. T! U! H' w$ o& m8 D, T
. e9 r0 X: ?! s6 Z  技术法则:初中级阶段涉及的动作技术法则,一是“孤立”,二是“退讨”,务请重视这两个不同方面的动作技术的规格性要求。3 v3 j7 u" [/ b( n

  q! U& |' F9 H, I6 F  分化训练法将构成你今后训练的主要活动形式,“四天对分化”是基本的分化模式。希望本计划的实施能助你适应各种水平的分化训练,掌握行化练习的要义,以实现专业知识,体格与体适能的不断进步。
* g. N) u9 ?/ R9 |0 g4 S1 A4 ]

) C& j& M( F! x/ S! c, Z) x+ W0 t  S' j- [- r: s% F2 B8 P
附:4 Y& h1 I3 @8 _
! u7 r6 h7 D% H( h% x3 @
对初学到训练三个月的人来说,每周应练三次(隔天练),采用三天三分化的练法。每次训练应包括全身各主要部位的肌肉,每个部位练一个动作,每个动作练1--3组,每组8-12次,每组之间休息不超过1分钟.每次训练课的练习动作应不同,以使局部肌肉得到全面锻炼.对中级水平者来说(训练六个月到一年以上),可进行每周四天双分化训练.。每周练四次,练二天休息一天,即星期一二、四五训练,其它三天休息。星期一、四练胸、肩、肱三头肌、小腿肌和腹肌,星期二、五练腿肌、背肌、肱二头肌和前臂肌。每个部位练2-3个动作(不相同),每个动作练三组(不超过四组),每个部位几个动作相加的总组数为10-12组。每组练8-10次(暖身活动一般为12-15次,不计算在基本组数内)。 * i, F# l; ]7 Z% T% K* l8 }
; U; K6 O2 V+ ^- k* B

( U( c6 b" U8 X' r! X4 C: C" o/ }: r* V+ R/ o( A" F  \7 `; y0 d
      对高级以上水平者来说(训练二年或二年以上),可采用三天三分化或四天四分化训练法,即练三天休息一天,练四天休息一天的循环训练。三天三分化:第一天:胸、肩、肱三头肌、腹;第二天:背、肱二头、前臂;第三天:大腿、小腿、腹。四天四分化:第一天:胸、肱三头、腹;第二天:背、肱二头、前臂、小腿;第三天:股四头、股二头、前臂、小腿;第四天:肩、小腿每个部位练3-4个动作(不同动作),每个动作练3-4组(主要动作不超过5组),每个部位的总组数为12-14组,每组练6-8次(暖身活动为10-12次)。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钱 +10 收起 理由
梁祝 + 10 鼓励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alking 发表于 2009-9-14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减脂不损失肌肉 / L* c7 w* _+ [' J# k
这个问题也是诸多健身爱好者关心的问题。要想在减脂过程中做到减脂不减块,必须在训练上做到既有全面性又有针对性。 * m! d" i2 N/ n' K+ J- I0 [
全面性是指减脂需要有氧和无氧训练相结合,对身体进行全面锻炼,并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提高代谢水平,促进脂肪燃烧,达到减少脂肪而不减少肌肉块的目的。
7 Q9 [% A0 s- ]针对性是指根据身体不同的部位脂肪含量的高低,采用不同的锻炼方法,做到“对症下药”。 3 P4 w) u/ d, D; M1 g
  训练方法:有氧和无氧训练的结合。有氧训练能使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游离出来供能,同时能造成肌体热量的负平衡,从而促使体内脂肪的消耗,是减脂的最佳运动方式之一。专做有氧训练能达到减脂的目的,但体形不美,无氧训练则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减去皮下多余脂肪,又能增肌美体。要想减去腹部脂肪,就得进行既有全面性又有针对性的锻炼。例如:训练课开始时最好先锻炼身体其他部位,让体内的糖原消耗到最低水平,然后再进行腹部练习或有氧训练,这样减脂效果会更理想。且勿开始训练就进行腹部训练,以免在糖原尚未消耗到最低水平时腹肌已经疲劳。也就是说,在身体尚未完全疲劳之前腹部已经疲劳。这是腹部脂肪含量高,腹肌收缩能力差决定的。而腹部疲劳会影响其他部位力量训练的效果,因为在进行力量练习时需要腹肌收缩协调其他肌群用力(包括呼吸)。腹肌收缩能力下降,必然影响力量训练的质量和减脂效果,若是先进行其他肌体群的练习,使肌肉中的糖原下降到最低水平时再做腹部练习,或进行有氧训练,则既不影响其他肌群的练习,使肌肉得到更好的刺激,防止肌肉流失,又能达到燃烧脂肪的目的。
3 H4 i3 V* s1 L, m) Z  训练强度:提高无氧训练强度,以稳步提高肌肉的力度,使肌肉结实而富有弹性,进而优化体形。专家建议;要想消化更多的热量,必须采用高强度大重量练习。若采用小重量高次数练习即使间歇时间很短,消耗的总量也不及采用大重量高强度训练消耗的多。 ! N1 E4 k" V: N( O
理想的训练强度是本人最大负荷量的75-80%(试举次数不少于6次)。目的是将肌肉中的糖原耗尽,且不使肌肉疲劳或破坏肌肉组织。使每一组每一次练习都给肌肉以强烈的刺激,防止即若萎缩,达到减脂不减块的目的。若强度小,热量消耗少,对肌肉刺激弱,则达不到消耗热量减少脂肪的目的,肌肉块又会变小。 , h4 T6 ]6 Q( n
  训练频度:每周保证训练4-5次,练两天或三天休息一天,每次60-90分钟,不宜超过90分钟,否则不利于身体的恢复,会引起过渡疲劳,不利于肌肉的生长。
" ?5 s9 D8 l3 [5 R6 n有氧训练方式:最佳方式是高强度和小强度相结合。譬如,在无氧力量结束后,进行20-30分钟快速和慢速跑相结合的变速跑,或采用增减阻力和变速骑健身车练习等。此外,每周还可以单独进行有氧训练,每次45分钟,切勿超过1小时,否则会使肌肉流失,有氧训练结束后可进行腹肌训练。
! O' V2 M5 q) G; {2 c" C8 P  膳食建议:要想达到增肌减脂的目的,必须依靠合理的营养保证。减脂的目的是减少皮下多余脂肪,而不是减轻体重。要想减去多余脂肪,达到减脂不减块的目的,膳食中既要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又要有足量的碳水化合物,惟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才能使训练强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饮食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以40%:45%:15%为宜。许多健美爱好者由于缺乏营养知识,在减脂过程中刻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结果减去的不只是脂肪,肌肉也随之减少。即使额外射入大量蛋白质来填补碳水化合物(糖原)的不足,也无济于事,因为过低的碳水化合物会引起代谢失常,影响脂肪氧化和蛋白质的利用,造成肌肉无力,训练状态低迷。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能减少体内蛋白质不必要的消耗(浪费),防止肌肉块缩小,并能促进脂肪代谢。碳水化合物一般人每公斤体重每天射入量为3-5克,增肌减脂者为每公斤体重2-3克,不低于2克。 $ E  l2 i+ b% B
  摄入脂肪:脂肪酸是脂肪参与供能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内主要的直接燃料。脂肪还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既健康的脂肪不可缺,含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食物有花生,葵花籽,核桃,杏仁等,再就是红花籽油,菜子油,橄榄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在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中保证15%的脂肪摄入是必要的。 1 }" B6 A# B, ^; c
  提示:补充乳清蛋白和谷氨酰胺
; L7 O0 r: p; {! N- Q$ h) w在增肌减脂过程中补充乳清蛋白很有必要,因为它能促进肌体恢复,加速肌肉生长,维持生理肌能的平衡和代谢正常。此外,它还能避免体脂降低时引起的代谢缓慢和免疫力下降。   K8 E, m/ o4 M' b. S* c  j5 [
乳清蛋白训练前后均可服用,训练前服用提供能源物质,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尤其是耐力水平,训练后服用能加速身体恢复,促进肌肉生长。 4 \% ^/ P3 E2 u5 z4 x- V+ {# e
  服用量:一般训练前后各服30克,也可以根据个体需要和运动强度的大小而定。 2 y) m6 L; ^) `/ V
谷氨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高强度训练后若不能及时补充足够的谷氨酰胺,肌体就会分解肌肉蛋白以满足肌体对谷氨酰胺的需求,同时免疫力也会明显下降,易发生感冒等疾病。 4 O" w. u4 F- A& j/ e/ c
  谷氨酰胺可在早晨空腹和训练后服用。空腹时血糖偏低,服用谷氨酰胺可防止肌肉蛋白质分解,肌肉萎缩。训练后服用能促进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参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合成,促进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加速肌肉生长,提高免疫力。
& F  `( `% q/ Z! M! P  服用量:早上空腹和训练后各服5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xbhao01 发表于 2009-9-1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分早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肉圆籽 发表于 2009-9-1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那我今天晚上抢你金币,我啊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道酬勤 发表于 2009-9-14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 d3 ?0 g8 M& w
恭喜论坛首期电子刊问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梁祝 发表于 2009-9-14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三强鼎立抢金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nxyhk 发表于 2009-9-14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喽,锻炼开始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lla2004 发表于 2009-9-1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加和减 发表于 2009-9-14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了,签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硬客健身

GMT+8, 2025-5-15 10: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