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报道请多指教(平台期)
小弟170.80G,想减脂练形现在按一周五天训练,周一胸、周二背、周三肩、周四胸、周五臂每天每个部会在10组以上。每组二十个,外加一三五的腹肌。二四的下半身煅练,每天30分钟7速度跑10分钟6速度的快走。不知这样的训练是否合理。(已练二个月体重从85降80G,但最近没有再降)现在进入了平台期,体重没有再下降,求助!!!!以后如何调整训练 当你遇到训练的停滞期http://www.ying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5&fromuid=13
克服“平台期”就要换不同方式以刺激肌肉,例如你习惯用杠哑铃来锻炼,到“平台期”时,可以换换用拉力器等其它器械来锻炼一下。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谢过各位老鸟 突破健身平台期的六种方法
许多健身爱好者在取得一定进步后,会苦恼地发现训练陷入了停滞,想进一步提高体格水平变得很困难。一些较高水平的人有时也自我安慰:“已经练到极限了!”真是这样吗?不!关键是你必须根据训练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化,迫使肌肉为了适应变化而增长。正像前辈阿诺所说:“肌肉本身不会增长,你得逼迫它增长。”
以下就是关于训练变化的策略,你不妨酌情采用,以使体格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一、尽力提高训练重量,打破原有极限
在训练中我发现许多已具一定水平者常年不提高极限负重量,卧推大多在120公斤左右停滞不前。他们并不是不能提高负重量,而是想一下提高很多,以致过度加重损害了自信心,自认到了极限。
训练负重达一定水准后,对关节、韧带的要求很高,想一下增加5~10公斤负荷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两边只加上0.5~1公斤左右的小铃片,不是不屑一顾,就觉得有损虚荣心。其实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小铃片才能让你不断打破原有极限,取得切实的进步。
训练证明,采用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3~4个月卧推重量即可提高5~10公斤。按最低水准,一年提高10公斤左右,3年就能提高30公斤,显然,肌肉围度也会增加很多。如果你拒绝这种做法,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你就浪费了3年时间。
二、采用多种发力方式
除了变化极限负重量外,发力方式的改变也能提高训练效果。 大多数训练者采用的是有节奏的发力方式,时间长了肌肉就会产生适应性。 为了避免这种负效应,应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变化发力方式。
1.还原时采用控制法,速度较缓慢,使目标肌保持紧张状态。还原到位后以爆发力推起,速度要快。采用这种方法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负荷在极限重量的85%左右。极限负荷时不要采用这种方法,以免无谓受伤。
2.全程流畅的发力方式。在动作的两个端点均不做过多停留,全程动作让人感觉非常流畅,动作速度较快,幅度近似全程动作,但并不要求达到最大幅度。这种发力方式的好处是取消了还原时肌肉的”喘息“机会,整个动作过程肌肉都保持完全紧张,增加了训练强度。
3.变速法。在一组动作的前半程采取普通的节奏,后半程突然加速,变为爆发式发力。也可前半程用快速爆发式,后半程用慢速控制式。这种变速法对肌肉刺激较大,增力效果尤为明显。
三、把位和站距的变化
把位指握法和握距。握法包括正握、反握和锁握,握距指两手间的距离。
把位的变化可多角度刺激目标肌,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比如,弯举时较宽握距对肱二头肌的外束刺激较大,窄于肩宽的握距对内束刺激更好;划船练习,正握对上背和中背刺激效果好,反握对背阔肌下缘刺激更佳。在杠铃重量较大难以握牢时,用握力带麻烦,可采取锁握(一手掌心向内,一手掌心向外)方式。把位的变化一般用于引体向上、滑轮下拉及弯举;杠铃划船类动作的变化不但能使目标肌均衡发展,对肌肉形块的塑造也有很好的作用。
站距的变化主要是指深蹲,有宽距(大于肩宽)、窄距和并腿三种。脚尖可向前、向外,向前对股直肌、股外肌刺激效果好,向外可强化刺激股薄肌、长收肌等内侧肌肉。
大多数人习惯于一种站位,但在深蹲训练中这样做不够,只有有意识地变化站距,才能取得多种效果。
为了刺激到大腿内侧的耻骨肌、股薄肌、长收肌等,使大腿肌协调发展,应刻意采用脚尖外撇的宽站位。这些部位在常态深蹲中受到的刺激作用小,一般都是训练者的薄弱部位,影响大腿形状的改善和力量的提高。
习惯过宽站位的训练者,一般股直肌和股外肌的发达程度不够,应采用较窄的站位,针对性地刺激股直肌和股外肌,让大腿的外形更协调优美。
并腿深蹲一般在肩托式器械或蹬举式器械上运用,对股二头肌和臀肌的塑形有较好效果,能使股二头肌曲线更饱满,臀肌更圆实。但臀大肌较发达者宜少用,或采用较轻重量做高次数组,以刻画线条为目的。
肌肉塑形存在上肢容易下肢难的问题,平时注重这些技术细节的变化,坚持下去腿部外形也许就会变成优势部位。
四、增加肌肉受力的形式
在健身训练中,屈伸的受力形式占主导地位,牵拉的受力形式一般只作为补充手段。 而实际情况是:牵拉动作增肌的效果并不弱,应将它与屈伸一样,作为增肌的常用手段。
关键是要加大牵拉动作的强度,即加挂一定的重量,一般的徒手练习作用是很有限的。比如,在徒手引体向上热身后,第一组在腰带上加5公斤重量,然后增至10公斤、15公斤,直至你能承受的最大重量,次数可随负重增加而降至1~3次的极限。这样既可练背阔肌、肱二头肌(反握)也能刺激上胸、肩部与小臂。双杠臂屈伸也应采用逐降次数的加重法,使极限次数到1~3次左右。我采用这种练法, 短期内即使上身围度增加了2~3厘米,突破了训练的平台期。
牵拉类动作所以不受重视,是因为你总是优先安排屈伸类动作。如果你优先安排它并将其作为增肌的主要手段,那你就会让肌肉领略一个全新的受力方式。准备好负重腰带和足够的杠铃片吧!你会惊喜地看到肌肉又重新开始生长。
五、打破原来的动作顺序
无论何时,都不要让动作按一个固定顺序进行。一旦训练进入一个固定程序,肌肉倒是乐于“享受”这种自动化模式,但其生长速度将大受影响,甚至陷入停滞。
固定顺序的最大坏处是肌群各部位的负重分配不均,造成强部愈强、弱部愈弱的状况,以致影响整个肌群的发展水平,形态上出现明显的缺陷。
以卧推为例,有经验的训练者会告诉你:平卧推举的重量一般比斜板卧推多20~30公斤。真是这样吗?平卧推举的负重所以大于斜板卧推,是因为大多数人总是优先练平卧推举,再做斜板卧推时胸大肌及平衡肌群已相对疲劳,难以承受平卧推举一样的重量,以致大多数训练者上胸发达度滞后于中下胸,使胸肌形态不够完善。
为了打破这一习惯定式,不妨将斜板卧推与平卧推举轮换作为首发动作。如果上胸与中、下胸差距较大,则可将斜板卧推作为胸部练习的主打动作,辅以平板卧推和飞鸟类练习。你会发现,斜板卧推的负重会达到甚至超过平卧推举的重量。待胸部肌群发展均衡后,再轮换练斜板卧推和平卧推举;或采用预先衰竭法,先练飞鸟动作使胸肌疲劳,再进行卧推练习。这样能使胸部肌肉各部承受最大的负重训练,迫使其为不断适应陌生的训练程序而增长。
不单是胸部,身体所有部位的训练动作都应有意识地打乱固有的训练程序,以保证获得持续进步。这样,不仅弱部逐渐赶上强部,且整个肌群的形态也会渐趋理想。弱部的增强还能促进整个肌群力量的提高,使训练更上一层楼,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式的增长,不会因为某一部分过于孱弱而造成训练的“瓶颈”(如深蹲时股薄肌、长收肌等腿根部肌肉的薄弱是深蹲负重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六、多种法则的运用
经过初级训练阶段后,中、高级训练者为了取得训练突破,应尽可能地运用多种训练法则。
除了掌握最基本的韦德训练法则外,还要认真揣摩顶尖高手们是如何具体运用的,有哪些富有创意的训练组合等等。不一定照搬,但结合自己的训练实际加以运用,一定大有裨益。
这方面的典型当属罗尼?库尔曼,他从未放弃尝试各种训练法则的运用。有人说罗尼天生就比别人更强,其实不然。1998年之前,他不过是一无名小卒,最好名次是奥林匹亚先生赛的第9名。他的肩部一度是薄弱部位,不断的尝试让他最终找到了弥补弱部的办法,那就是骇人的逐增重量连续组,且一口气做完3个循环。如今其肩部已经宽得令人难以置信,并为其举世无双的背部提供了足够的生长空间。罗尼说,对他而言没有训练的平台期,因为他总是尝试做得更好。
所以,不要轻言已到极限之类的话,而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训练,尝试更多的训练法则。不是所有的法则都适合你,但一定有些法则更适合你。你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它们,并将其提升到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
综上所述,为了不断取得进步,突破原有的训练水平,就应知难而进,知难而变,不要囿于固有模式。只有不断变化训练手段,才能使肌肉不断适应而增长。也许超级组特别适合你,也许高、中、低次数的结合对你更有效。这就要你不断研究总结,而不只是一味苦练。进步取决于思想认识,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上刻苦训练,就能不断取得进步。 多谢各位
我每天拜读!!! 34招 摆脱肌肉增长停滞期
如何最大限度地缩短停滞期,加速肌肉的生长,是每个健身爱好者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这里我们总结了日常训练中应该注意的一些训练细节,相信对健身爱好者打破训练“停滞期”、促进肌肉增长有所帮助。
1.训练课程不应安排在进餐前1.5小时及进餐后2小时之内。如果离进餐时间太近,很可能在训练时发生腹部绞痛,影响训练效果。
2.一天中训练安排在什么时候并不重要,关键是每次训练时间要有一致性。当然,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规律的,许多健美爱好者的工作时间是“漂泊不定”的,但无论如何必须保证一周中有三次训练时间是一致的旧一到周五一次,周末两次)。如果有一天你是早上进行训练,第二天休息,到第三天晚上再去训练,这样的训练间隔就显得长了点。尽量保持一致。
3.训练过程中切忌屏住呼吸。高强度训练需要大量氧气,如果这时候断绝肌体的氧气来源,则很可能导致昏厥。原则:用力时呼气,恢复时吸气。
4.做反抗力动作时,选择的重量最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使用最少训练次数的前提下快速使肌肉达到力竭。如果你想增长肌肉块,训炼次数应控制在6~8之间。
5.腹肌能承受强大的压力。多次数。有规律的训练是雕塑腹肌的最好方法。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腹肌达到力竭的次数也不同。有许多健美爱好者能在动作不变形,后背部不疲劳的前提下轻松完成50次训练动作。如果你还不能自如地完成50次,请不要盲目增加训练强度。
6.如果一个训练重量能轻松完成10次,则是增加重量的时候了。
7.不训练的部位组间休息时间也有所不同,上身1分钟,下身2分钟。
8.大多数肌肉需要平均48小时进行恢复。肌肉的生长即发生在这48小时之内。
9.多次数、轻重量的训练主要针对的是肌肉耐力,少次数、大重量的训练针对的是肌肉力量。
10.许多健美爱好者认为训练过度是因为训练强度太大的缘故。其实不然,过多的训练动作和训练次数才是罪魁祸首。
11.如果你想增长肌肉力量,同一块肌肉即要求一周分化训练2次。
12。如果你的目标是增强肌肉耐力,建议同一块肌肉一周分化训练3次。
13.许多健美爱好者抱怨:训练后的当晚很难安然入睡。这很可能是训练过度或摄入热量不够造成的,因为两者都会使肌体的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14.“泵感”来源于肌肉的充血。如果想获得较强的“泵感”,则训练前最好能做1组热身练习,以加快肌体的血液循环。比如,做5分钟的固定自行车练习或慢跑。这样,训练时血液就更容易在目标肌内充盈。
15.为了防止训练过度,每个训练动作的组数不超过5组。
16.一周3次有氧训练(每次约20分钟)是必要的,它能使你的心脏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如果你的目标是燃烧脂肪,那训练次数应增加到4次(每次30分钟)。
17.大强度训练后,许多健美爱好者做的第一件事是收拾衣服“打道回府“。其实你还需要做5分钟慢跑和5分钟伸展运动,如此才能减缓血液循环,防止过多的乳酸在肌肉中堆积。
18.一般情况下,每次训练都要先拿大肌肉群“开涮”。除非某块肌肉特别差,需要另开“小灶”,这样才考虑把它放在训练开始。
19.一周的分化训练要合理安排每块肌肉的训练次序。腿部训练一般安排在背部训练之前——你见过拖着疲惫的腰进行腿部训练的吗?这是不可能的。
20.有的健美爱好者为了寻求新的刺激,每周改变训练计划.其实这没有必要。尝试在不改变训练动作的前提下使用超级组和力竭组,或是改变动作速率,组,间休息时间,训练器械。
21.同一训练动作器械的位置不同效果也完全不同。例如深蹲,如果把杠铃放在斜方肌上,两肘朝下,刺激的重点是股四头肌;如果杠铃的位置较低,两肘朝上,则臀部、后背、股四头肌上部受到的刺激会更多一点。
22.随着肌肉力量的增加,训练组数也应相应增加。但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能训练过度.每个训练动作结束后,肌肉至少应保存15%的力量。
23.如果你是一位自然健美爱好者(指不使用药物),每个训练动作做3组就足够了。
24.腿肌很大,如果在一次训练中不足30组,则说明你没有完全发挥潜力。30组是底线,有可能的话最好做40组以上。
25.每天走路离不开小腿,因此每个人的小腿肌肉都不会很差。你若想进一步提高(肌肉块和线条),仅靠常规训练是不够的。平时应尽量踮着脚尖跑步、骑车、爬楼梯……
26.不稳定形式的训练.许多健美爱好者对这一点表示怀疑,其实不然,本体感受(由身体本身的内部刺激引起的对于运动和空间定向的不自觉的感受)是提高肌体平衡能力的最好方法。因为在不稳定的情况下会刺激脊柱中的神经中枢和一些微小的肌肉(这些肌肉在一般的健美训练中很难得到刺激)。一般的训练都是在地面上进行的,现在不妨尝试一下在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上做一些训练动作,如深蹲、杠铃弯举(每周一次)。随着自身平衡能力的提高,试试在上面做些锻炼小腿的训练动作。
27.做腹肌训练的同时,不要忽略后背部肌肉的训练。因为这是一对拮抗肌,如果两块肌肉的力量相差太悬殊,就很可能受伤。
28.加强胫骨前肌的锻炼(胫骨前肌起自膝盖下部:位于胫骨外侧面:是小腿肌一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拮抗肌,作用是伸踝关节、使足内翻)。小腿肌和胫骨前肌互相协调,能使小腿看上去更饱满。锻炼很简单,只要在看电视时把膝盖伸直、脚尖上翘停留几分钟就OK了。
29。组间休息时做一些与目标肌肉不相干的训练动作。例如,在做腿举动作的间隙,可以做1组杠铃弯举或杠铃臂屈伸。许多健美爱好者会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目标肌的恢复?实践证明,这是“杞人忧天”,相反,目标肌肉会恢复得更好。
30.组间休息时可绷紧和拉伸肌肉(如果不是照29条做),以增加训练强度,更好地分化肌肉。另外,拉伸还可使乳酸从肌肉中释放。
31.自然重量训练比器械训练具有更多的不稳定性。但这不意味着你在训练中可失去平衡,而是要求你动用更多的肌肉以保持身体平衡(这种额外的刺激能在分子水平上促进肌肉生长),故自然重量训练能刺激更多肌肉生长。例如,在做中等重量杠铃弯举或颈后杠铃臂屈伸时,可以把一只脚稍稍抬离地面。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肌肉比以前更加饱满。
32.许多健美爱好者喜欢在训练中使用固定器械,因为固定器械的路径比较固定,比较安全,可使用大重量进行训练。我们不提倡固定器械在训练中占太多的席位(原因之一是它太稳定了,不利于锻炼训练者的控制能力),但它可作为一次训练的“终结者”,放在训练的最后做。固定器械能很好地孤立某块肌肉,对其进行集中的刺激。
33.不要一味地在固定自行车上进行有氧训练,有时可尝试骑骑活动的自行车或去游泳。
34.日常生活中(指训练外)不要放弃想像自己变得如何强壮!另外在做动作时可以闭上眼睛,然后想像目标肌肉已经变成自己曾在杂志上看到过的最棒的肌肉,充满无穷的力量,这样训练效果会更好。总之,你想得越多,离你的目标就会越近!这绝非白日做梦。
温泉_xnxyhk(337589567)11:19:36
我湖北咸宁温泉的
JC梁祝-山东(704503343)11:20:10
多到论坛发贴跟贴
到时武汉的聚会喊上你
JC梁祝-山东(704503343)11:20:32
我们论坛有来自武汉的健身小群体
可以说谁人不知无人不晓
温泉_xnxyhk(337589567)11:21:00
哈哈,好啊,放心我只要健身就会在论坛上
JC梁祝-山东(704503343)11:21:31
关于平台期有个求助贴给你找到了
温泉_xnxyhk(337589567)11:21:51
恩,我很多都看了 经典!!!! 训练效果:最棒的肌肉,充满无穷的力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