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养生要注意的8个细节 8 i E0 P0 M# r& }- {2 s
" u$ ? P9 K- w+ b( V 一、把握最佳起床时间 , _4 I! O$ t9 @# b
$ O2 M2 K( i$ K 国人的传统起居习惯是“早睡早起”,崇尚“闻鸡起舞”,而日本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认为,起床过早不利于心脏健康。研究者调查了3000多名23~90岁的成年人,发现起床早者更易与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结缘。英国研究人员归咎于早起(如在清晨5点22分到7点21分之间起床),人体血液中可能引起心脏病的物质会增加,因而提出7点半为起床最佳时间。 2 ?- ?* c) g( W- r6 A
! X0 {3 e0 H; j& t( Z! _ 为求起床安全,一位叫做吉姆·霍恩的英国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建议:醒来后先打开台灯,再躺5分钟,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然后缓慢起床,切忌动作过急过猛,否则会导致血压突然变动。这一点,中老年人尤应注意。
# g: s7 I! I; C$ x# X& L' T/ s# N* |$ r2 R, S
5 w* p5 ]/ s$ N3 Z- a
$ g+ }* h) ^) j1 v 二、大便讲方法
) a. m) j; b3 B4 L
( ?2 C7 i6 L2 ` 从人体生理来看,排便与进食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遗憾的是出于种种原因,能正确排便者却是少之又少。正确的排便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 d3 S5 r) b4 R& V$ c0 {& e d
1、一天大便掌握在1~2次。排便时用力最小、持续时间最短、排出通畅、便后有轻松感为最佳。
3 t0 N; ^" c- X% B* b5 K) h
. s6 z: h: U1 P7 z( s5 h 2、早餐前后是大便的最佳时间,因为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比如食物的刺激可加速胃肠蠕动,这种胃肠反射性的蠕动容易产生便意感,故早餐后20分钟左右排便最适宜。另外,早上起床后的直立也可出现结肠运动,故不少人起床后就要上厕所,对肛门保健和增强体质有一定意义。 $ N" _) T% H4 F8 b. @
8 N4 k2 ~- @& A" x3 e7 [' w
3、按照大便过程的规律性进行排便,即在前一个排便动作完成后安静休息一会,待粪便从直肠上部下移产生第二次排便感时,再作第二个排便动作,慢慢增加力度,顺势排出粪块。不要在两次排便动作的间歇期间过分用力强行排便,否则容易造成肛门损伤、松弛或直肠脱出等不良后果。 + i, U0 d0 _+ i# Z B/ |
! g, Y0 P# y* {& } 4、宜打速决战。实际排便动作所需时间极短,每一个排便动作只有几秒钟,二到三个排便动作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1分钟左右。如果蹲厕时间超过三、五分钟仍无便意感,就应结束。蹲厕过久容易诱发痔疮。 + Q2 d9 U+ `" k0 K9 E4 N
7 |/ X# k8 H, O6 y3 d 5、大便时闭口藏舌,舌抵上颚,适度咬牙。大便时忌与人言,便后恢复常态,坚持下去必能强肾补气。 1 p* e. D% q; S9 u# a; ~$ @. u
- ~" Y. d' M& b s
: w& ~) \ E: O/ m- A 三、小便有新说 & m# q9 q' X2 u
7 `& Z! G% n8 y8 N& T
对于男人小便,近年来有关专家提出了不少新观点。首先是排尿姿势,建议像女人那样取蹲位,好处是少受癌症之害。原来蹲位排尿可引起一系列肌肉运动及其相关反射,加速肠内废物清除,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硫化氢、吲哚、粪臭素等致癌物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保护肠粘膜少受致癌物的毒害。调查资料表明,下蹲排尿男性的患癌率较站立排尿者降低40%,这也是习惯取蹲位的印度男子肠癌发病率低的奥秘之一。
$ B! n8 F: T7 Z: n
3 s: m# H9 J: o( m2 o 其次是小便间歇时间,主张每隔1小时排一次,不管有无尿意。美国国立身体中毒研究所的专家为此做了解释:膀胱患癌的可能性和尿液在膀胱中滞留的时间成正比。原来尿液中有一种可以致癌的化学物质,此种物质可侵害膀胱的肌肉纤维,破坏其细胞,促发其癌变。研究人员将每小时排出的尿液和相隔2—3小时排出的尿液相比较,后者所含的致癌物相当多,所以建议每小时排尿1次,可有效减少膀胱生癌的危险。 ; @* ]' O/ k. M) F
俗话说,大小便闭口,寿逾九十九。小便时闭口适度咬牙,吸而勿呼(但勿勉强),脚尖着地,脚跟离地。小便结束立即紧提谷道(肛门)约一分钟。同时呼吸恢复正常,结束咬牙。: y% @& R# H7 M/ ?& @; d( @5 z8 J9 a
2 O5 |6 I+ S; w# B' B
最后,解完小便后,可用手指在阴囊与肛门之间的会阴部位挤压一下。这样不仅能排出残余尿,而且对患有前列腺炎的人颇有好处。
% B, t Q. X9 D
* k' n; e. d2 j- L( j; m- B 3 w& E7 O2 _) @
|